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過年記趣

過年到

又將歲末,由那年貨大街擁擠的人群裡,好像已嗅到過年的味道。
但也許是社會的變遷,或許是天天已像在過年。過年的興奮心情消失了,過年的氣份也跟著淡了。
或許是年紀大了,常會憶起以往,尤其是昔日充滿人情味的社會。趁著即將過年,趁著自己還未痴呆的記憶,記下兒時農村過年點滴,算是回憶,也是記趣吧!

一. 冬至

在早期的農村,只要過了冬至,就開始有過年的氣份了。
台灣雖號稱四季如春,但氣候還是會隨著季節而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靠季節作息的農村,走過秋收、冬藏之後,接下來將近兩個月的農閒日子裡,就包含了冬至過後,準備過年和過年期間(到元宵節為止)那段充滿悠閒和溫馨的長長快樂時光。
吃過湯圓以後,阿嬤即開始將存放於農具間的竹大蒸籠拿出來清洗日曬準備蒸年糕。阿嬤對蒸年糕一向有許多禁忌,所以她老人家對於所專屬的工作和器具也從不假手他人,基於滿足阿嬤的成就感,母親也樂得輕鬆,我們小孩子也免除洗一個比我們體積大2.3倍蒸籠的困擾,但不幸也造成阿嬤蒸的一手好吃年糕(不論是黑糖、紅豆、菜頭和發糕)失傳的命運。過年除舊佈新,大掃除是過年前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母親和我們也沒閒著。

二 大掃除

昔日的農村大都是閩南四合院建築,我家雖不是茅舍,但也非大瓦厝。是那種地上還是泥土地的老舊房子,所以打掃起來真是費事又費時。偏偏母親又有潔癖,往往從客廳大樑的蜘蛛網掃到最後一間大通舖下面的床支柱時,阿嬤都蒸好年糕已經準備要送神了。
將老家改建樓房和隨著自己長大,除舊佈新已是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回想當時對於打掃無怨心情,想必是除了即將過年的興奮外,就是田溪邊大人忙洗滌,孩子忙抓魚的熱鬧景象所感染吧!
當父親將所有的垃圾處理完畢。說起垃圾其實也不多,以前不使用塑膠用品,所以幾乎所有的垃圾都可回收應用或賣錢。如廚餘可以養豬(鄉下人養豬是不吃飼料的),碾完米的米糠可以養雞鴨,所有人畜所排的廢物又能用於田裡施肥,一些鐵器包括殺雞宰鴨除下的毛都可賣錢,而凡是乾的木製品又可當材燒,這樣一來,能剩下的垃圾就很有限了。所以父親將院外一年來淤積的垃圾當春耕施肥傾倒完了,讓所有內外院子完全換然一新時已是除夕了
三 買年貨

送完灶神後,就是小孩子最興奮的一件事─隨著母親上城裡買年貨和添購新衣,最主要是買一雙過年才能夠穿的『『鞋』』。在我上初中以前,除了過年、學校遠足或隨家人上城穿鞋外,四季都是赤腳走路的。想起昔日能擁有一雙『中國強』的布鞋那份快樂滿足與現在孩子不是名牌不穿,依然不能滿足的心情,著時令人感慨萬千。


四 貼春聯

除夕當天,阿公和阿嬤到附近的媽祖廟和土地公拜拜,我和母親則為年夜飯忙,父親和弟妹也沒得閒他們負責貼春聯。
以前貼春聯是很慎重的,不像現在只貼『大家恭喜』而已。不但從院落大門貼到廁所,連窗戶、穀倉、豬舍甚至雞籠都不能遺漏。所以當家家戶戶貼滿了,『福』『滿』『春』『春到人間福滿門』『六畜興旺』等紅通通的春聯時,過年的氣份總算真正來臨了。尤其認識一些字的人更是鄰居邀請幫忙貼春聯的對象,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因農村大都不識中國字常將『滿』貼廁所『六畜興旺』貼在窗戶等笑話。所以過年期間,互相對所貼春聯品頭論足也是一件我們兒時過年的趣事之一),等父親幫忙貼完春聯回來,也是全家圍爐吃年夜飯的時候了。
五 壓歲錢

年夜飯,孩子對平常難得的佳餚雖然心動,但還是比不上長輩口袋中的紅包來得令人興奮和吸引人。

當阿公阿嬤開始解開藏在他們褲腰的暗帶時,我們姐弟6人情緒即逐漸高昂,開始猜測壓歲錢的數字。雖然壓歲錢依年齡數字而減少,但身為老大的我也要發紅包的,所以名目上我應最多,事實上我的壓歲錢卻最少,加上習俗,你如已開始賺錢不但拿不到壓歲錢,還自長輩以降都得通通有獎。從學校畢業至今30幾年了,這份令孩子(包括長輩在內)期待的快樂付出想必也有6位數了吧!

現在孩子壓歲錢常以千計與我有記憶以來,懂得『壓歲錢』的好處開始,從最高拿到1元到結束壓歲錢的百元歲月真有天壤之別。但昔日因壓歲錢數目少父母都讓孩子 們自由花用,不’像現在孩子們的壓歲錢常是父母的意外收入。現在父母認為孩子平時零用錢多已經天天像過年,對於一筆數目的壓歲錢則是應歸父母所有囉!

但我覺得給壓歲錢的意義到底不同於平時給的零用錢,孩子接受的心情是不一樣的。不會用錢時,父母也許可以幫他/她們存起來(成為一筆教育基金),長大後就應該讓她/他們擁有了。在我認為,這不但可以測試孩子的用錢態度,也可以讓孩子去學習如何理財的經驗。

雖然我也明白過年【賭博】不設防,但只要家長從小的教育正確,縱使人性的賭性堅強,,壓歲錢光了,期待落空的沮喪,會讓他們有新的領悟的,畢竟能體認願賭服輸,而且不勞而獲的錢留不住的道理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記得小時後,拿到壓歲錢就會迫不及待找最愛賭的阿公起搬石頭玩起丟銅板的賭博遊戲(我相信現在更多方城之戰了)。結果當然有贏有輸,隔天到雜貨店抽牌子的手筆也就不同了,就像每次小贏的阿公總會到過年的賭局去輸個精光回來還是一臉的痛快表情一樣。

過年家人的相聚,重溫舊夢相約的成員,已被我們的孩子取代,丟銅板也換成了撲克牌。同樣有輸贏,但輸贏沒人在意,全家人團圓的溫馨和感動早已超越賭博給人的壞印像,就像現在記下兒時過年情境,想起守歲的夜賭,只有溫馨的回憶,卻無曾沾染的痕跡。



六 一聲砲竹除舊歲

守歲雖然很晚,但興奮心情早已打敗了瞌睡虫。不用聽到阿嬤的叫聲,我們早就起來穿昨晚已經準備好的新衣了。喔!走出們,根據農民曆所指示的地方,已經聚集了許多比我們更早的村民了。

現在過年回鄉下雖然氣份已不如前,比起城市還是濃些。但與記憶中的農村相比已相差很多。也許土地真是人的根,當受廣大農村土地滋養過的城市人回歸他們土地時,頓時使原本寧靜悠閒的鄉村到處充滿了熱鬧和生氣。不管認識的或陌生的,互相恭喜聲、快樂歡笑聲總會充塞著家家戶戶和鄉間小道。

鄉下人是很好客的,尤其過年期間,凡是有客人拜訪一定要請他們吃一餐,記得有一年一天當中我和媽媽曾經煮了10幾次之多,如今這習俗早被餅乾糖果所取代了,事實上,是現代人會親自到府拜年的人越來越少的緣故。
當年雖然客人來一次煮一次很麻煩,但客人帶來的禮物吸引和對來訪背景的好奇(常是久未見面的親戚),當然還是人來瘋的熱鬧氣份,令人忘記厭煩和疲憊的原因,也是如今回想起該是人與人之間的濃濃人情味互動的感動吧!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當阿公砍下竹子幫我們做燈籠時,表示元宵節將至,
過年的日子也要結束了。

七 元宵節

元宵節是屬於城市人過年的節日,因為城裡的許多大廟都有花燈比賽。規模雖不如現在的盛大,但純手工翔翔如生的創作與現在電動科技結合的作品相比一點也不遜色,這也是看了多次花燈後,心中總是缺乏兒時那股興奮的原因。固然這是歲月和心境的變遷所致,但最主要可能是充滿太多匠氣的作品無法打動人心吧!尤其紙燈籠的消失更令人懷念起鄉下每個人小心翼翼點燈籠,如不小心著火,大家不去滅火反而齊喊【出丁、出丁】了以及村與村之間的孩子們互擲火把,一心想把對方燈籠消滅的趣事。如今充次的塑膠燈籠,孩子想重溫舊夢也不可得……。

八【春耕】一元復始

當與鄰村的火把戰結束,過年的氣份也消失了
當父親開始清出農具,也表示春耕要開始了
當大地翻出綠地,我們也要收拾心情
迎接新的一年,乖乖的上學去。

後記:
從貼5年前的文章,也許是歲月不饒人的感傷,或許是人性越來越疏離讓過年意義(全家團圓)偏離的感慨吧!

隨著歲月的流轉,越能體會長輩對子女返鄉的期盼…………
雖然過年年年過,但是每年的感受已經不一樣,這就是輪迴的人生。
不管你的人生是增長,還是消退,請把握過年全家團圓的溫馨日子,與家人、小時玩伴或親友來個真心的互動或問候吧!

祝福所有網友們新年快樂!要健康!要溫情!要幸福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