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日本行(五)日本人的民族特質

短短半個月想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質,實在有困難。只能就自己對人性的了解和在日本所接觸的人地’、事、物中所做的觀察,加以分析而已。也許這幾篇文章對日本人有研究的專家或許不夠詳實透徹,但我一直深信;每個人表現於外的行為,正是思想表達貫徹的結果,何況貫性和惰性,讓人的思想最難改變。

同屬島國的日本民族與台灣人一樣擁有強韌飆悍苦幹不服輸的海洋性格,唯一不同的是包容心和冒險精神。或許台灣一直是不斷移民和殖民的國家雖擁有很大的包容心卻缺乏國家的觀念,反觀日本雖無包容心,但強烈的民族意義卻讓大和民族充滿凝聚力。所以一趟日本行與他們近距離的接觸,才了解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會有特攻隊產生和英文已是世界共通語言的今天,為何日本人的英文依然是最破的原因(不願說……有些其實說得也很標準)。

昔日從阿嬤口中就聽過日本人顧禮不顧體的俗言,此次接觸果然名不虛傳(不是色戒)。但在相處中,我也發現他們雖很有禮貌對人(陌生人)總覺得少了一份熱情和親和力很難交心(朋友或你會說日語例外)。所以與日本人相處, 如果你會說日語,距離會縮短一半,說英文會拉長一半。當然也非全部,也有少部分人(鄉下較多)很誠懇。

日本自幼所培養的守法觀念,雖讓日本很快晉身強國,但也因其守法的觀念也深入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之中,按部就班的學習態度讓他們能集團體之力量分工合作完成既定目標(如任天堂的遊戲機、豐田汽車……等),所以日本人不像台灣人喜愛自行創業當老闆,這也許是他們守法觀念所養成的保守性格讓他們缺乏像台灣人一樣的冒險精神所致。

可是台灣人比日本人好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是否能打敗日本人?我相信答案也是否定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推動,走上偏途其結果……還不如學習日本人,本著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求知精神反而能夠達到目標。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不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台商能利用台灣人的創造力和冒險加上日本人的合作團結的精神,而不是人人想當老闆單打獨鬥,我相信在大陸吃悶虧血本無歸也不會這麼多吧!)但我也不認為台商在大陸的失敗對台灣是不幸,雖然大陸的生產毛額一直往上飆升,但對於共產國家是福是禍尤不可知…當中國無法去掉共產主義,當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產生衝突,當屬於經濟動物的台商真正退出大陸市場,當大陸製造的東西一直無法提昇,當台商所建立的世界通路被切斷,我不相信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擁有廣大土地的中國大陸會走的比我們更平穩
,這就是我一直對台灣前景充滿希望和樂觀的最大的理由(如果台灣能少點政治惡鬥多點溫馨的話……)。

東京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日本社會的縮影。每個人在外的行為都代表著其家庭背景的教養和國家社會的生活水準。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希望,所以從年輕人的行為表現中,也能看出一個國家的未來和方向。
日本能在這股10幾年全世界不景氣的風潮中,人民經濟生活依然能維持一定的水準和進步,靠著也是他們老一代和戰後嬰兒潮這一代努力的成果。戰敗的日本曾經被美國托管一段時間,或許那段時間是日本繼明治維新(讓產生了不同於唐朝文化的再一次銳變)以來再次因西方文明深入執行,才讓日本很快從戰敗中快速站起。這些影響和改變你可以從東京的現代建築和年輕人的流行時尚(與世界同步)中顯現出來。
沒有經過戰爭洗禮又不像嬰兒潮父母受過貧窮歷練的現代日本年輕人,你會發現他們也擁有現代全世界年輕人所有人性的優缺點。但自幼的教育卻讓他們多了一份屬於日本人宿命無法改變的保守壓抑的個性,這份特質當與西方的豪放開朗性格相矛盾衝突時,能自制者或許能越過(成為宅男女),不能紓發者就會有……大的人如將阻力的母親殺掉分屍或槍殺同儕(當然這種案例是少數),小者自殺或畫死亡筆記本漫畫(日本屬於青少年的漫畫真是獨步全球)諸如此類的的情況發生。
自私自我是現代年輕人的通病,對於台灣現代孩子種種反傳統又自私的行為已感到沮喪和憂心,但當你看到日本年輕人更誇張的行為時……你或許會感到安慰。
我相信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大眾運輸都有規劃讓給老弱婦孺的車位。日本的車子也有,更是無庸置疑。但以有禮著稱的日本人卻無視其存在,就是老弱婦孺在他們眼前照樣視若無睹。曾目睹一位媽媽背著睡著的孩子,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從背上摔下來一直弓著身子將雙手扶在車把上橫向對著座位上三個年輕人搖晃,更誇張比她強壯的丈夫也一樣若無其事一派輕鬆?想起此畫面,回頭看台灣孩子們還覺得蠻安慰(可能博愛座三個字較醒目吧,雖然公車上也有閉目假瞑的學生)。

全世界第一大城的東京市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地方,有超\現代的建築也有不失日本傳統的古蹟。東京市也是日本的政經文化中心,日本的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國民所得超過3萬美元。這些實力顯示在日本人的生活水準上尤其是生活在東京的日本年輕人身上。引述前提:年輕人是一個國家未來希望,同屬島國的日本年輕人雖良好的培養環境(其實他們的教育與我們相同也很競爭,但望子女出頭天的思為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資訊科技的發達且全球化,保守或開放在人性中的拉扯,甚至如何走下一步也困擾著全世界的年輕人,無可避免的一向與世界同步的日本年輕人同樣也走到頻頸的十字路口。這或許也是缺少民族意識干擾的日本政治卻在經濟泡沫化後,不但政治受到影響(頻頻更換首相),經濟一直無法在突破的原因(雖然他們的仍然有傲視全球的科技和汽車產業這點是直得我們學習)。然而,日本陷入全世界經濟不景氣卻又不知如何突破頻頸和困境的當時,比日本孩子多一份包容和冒險精神的台灣人;台灣孩子呀!這不是你/妳們機會嗎?
台灣之子王建民、李安,網球雙驕們的成功,他們能在頂尖的世界中,艱困的環境裡,一再的突破自己,不都是承襲台灣那股包容和冒險精神努力打拼而來的?如果你問我為何會如此樂觀?因為我從他/她們達成目標後成功的笑容裡,看到了自信,這份自信來至臺灣人長期孕育的包容和冒險特質所延伸出來的謙虛、反省、不服輸、不斷自我挑戰永不放棄的精神。

蘇媽媽的日本行如女兒所說寫得實在有夠冗長……當然或許這幾篇的碎碎念也激不起多少浪花,但我還是非常期待看過的網友們,尤其是年輕人,請你/你們在哈日之餘,能有所警惕反省,要常常思考日本年輕人能,你/妳為什麼不能?
祝福所有網友們!也祝福台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