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媽媽─ 從你的文章中,有如看到昔日婚前年輕的自己。
不管你的心情和思維來自何種【境遇】,不管你對人生的迷惑是否想得到解答,以你的聰明才智應該走入婚姻,經由婚姻困境的歷練你將會得到【圓滿】解答,造就你更成熟的智慧。
經過婚姻的洗禮,你也會了解蘇媽媽一值希望大家體悟【平凡就是幸福】,婚姻世愛情的開始而不是結束的真意。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沉思能使人深刻,對話卻讓人透徹…
---------很高興能和蘇媽媽有一個既深刻又透徹的開始…
10000年前在母系社會的人類,若有身分證則父親欄必定自然會填上【父不詳】‥‥我們現在的文化則是視為「恥辱和不幸」。
300年前歐洲貴族婦女界開始興起【一夫一妻婚姻制】,引起市井小民的爭相模仿發展至今‥‥
20多年前在美國開始興起【分偶關係】---終身約會不婚不生,結果伴侶彼此忠誠度卻高過一般婚姻‥‥
如果您在沒有現代科技工具的幫助下,要想在白天攝氏50度,晚上接近零度的缺水沙漠中逐水草而居,不但得養活自己,還有小孩和牲畜要養活的狀況下,就不難體會【阿拉】為何要【原始和閉塞】地規定讓男性可以照顧至多4位女性(其中常會有寡婦),或非洲為何那些原始閉塞的部落要用牲畜和婦女來作為財富交易的單位了。
還好我們出生在現代的文明社會,但我們就一定比全球各地的原住民【進化】嗎?
看看現在的全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土石流災變、雨林消失、土壤沙漠化、致癌物充斥空中水源土壤中‥‥
科學家才開始發現,原來世界各地原住民的生活型態早就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
醫藥界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今天新發明的仙丹,到明天可能就變成副作用可怕的禁藥‥‥
二千多年前中國偉大針灸醫術直到4年前才被美國醫學界認可‥‥
愛迪生作夢也想不到他的徒孫後來發明的日光燈、鹵素燈會致癌吧﹗
我們都知道【去蕪存菁】的道理---但何謂蕪、又何謂菁呢?
世事無絕對---可能昨是今非,也很可能昨非今是‥‥
因為無常才是常
---【正確】這個詞彙,在你們這個星球可謂是最危險的詞之一 ---
---尼爾.沃許 與神對話---
我當然不是主張任何人都可以無法無天恣意而行,但我相信人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去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然後為他所做的選擇【負起全責】…而這種信念的適用範圍---小至個人一生,大至整個人類物種歷史甚至宇宙皆是如此,所以才從【整體生命科學演化歷程】的宏觀和相對客觀的立場,來闡釋既主觀又感性隱密的兩性關係‥‥
舉例而言---我不做媒
因為我不願意去承擔雙方將來婚姻失敗時轉而怨懟我的風險,當然我也無法享受雙方將來因我促成彼此終身良緣的喜悅‥‥這只是我個人選擇,但我不認為紅娘不應存在,因為那是每個想做紅娘者自己自由意志的選擇罷了,無所謂對錯之分。同理,我也不會去勸人要結婚或不結婚,要離婚或不離婚…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或苦)?!
我只能盡可能提供全面性的觀察資料讓當事者作最後的決定,而不參與個人情緒性的好惡建議,由他自己決定承擔什麼。
可以想見蘇媽媽有個美滿或是圓滿的婚姻,也很敬佩蘇媽媽為時下男女提供一個兩性關係的諮詢窗口…當然同理這一樣也是您的自由意志選擇,對吧?
我並不認為自己能提供所謂的【標準答案】,事實上我個人認為,並無所謂【絕對標準答案】…只能就每個人依不同角度的觀察所得,然後去試圖【盡力拼湊】出一些【相對全貌】而已。
究竟我們每個人不論歲數大小,都深深受到童年以降的家庭成長經驗和學校教育及成年後生活實際體驗之中,所經驗的價值觀念洗禮,形成我們現在的判斷思考能力,但我們有沒有回頭看看過,過去所教的價值觀念之中,真的【適用於各種不同特質的人】嗎?更別提有些可能是被【刻意蒙蔽】的資料---如政治界和醫藥界最多,兩性關係也是如此---看看過去國中健康教育的性教育就知道了。
----------人類若有第八項原罪,那就是性急。--- 赫緒黎
也許有人直接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是最省事的,經驗的傳承的確重要,但如何真正透過思辨直觀而內化成為【適合自己的智慧】,我以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以就教蘇媽媽和所有網友,祝福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不論是何種的選擇,並完全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蘇媽媽─ 你何不親自走一趟婚姻,那會讓你更容易達到【禪】的世界
我並不反對婚姻 但我不認為婚姻是【每個人】人生的【唯一】必要條件的選擇或考驗.
如果婚姻是人生的必經考驗
請問那出家人呢?
還有許多因各種因素無法結婚或不婚主義的人呢?
請問他們的考驗就不算夠格嗎?
就如同聖嚴法師或證嚴法師選擇出家而非婚姻
而他們的人格教育和愛的境界難道就有問題嗎
星雲法師9歲就因家貧被送往寺院出家終生不婚
但他也是眾人公認的談【愛】專家...
那他是否也算是人生考驗不夠嗎?
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婚姻據記載也並不令人稱羨
才會說出--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這種在現代人聽來充滿性別歧視的話語...
但他的教誨至今還影響了全球14億以上的華人2000多年
甚至是現今的西方社會…
耶穌基督以現在的標準看是私生子
但這不影響他在短短33年的生命中
成為影響人類2000年的偉大導師...
婚姻制度就人類整體宏觀歷史的角度而言
只是【漫長演化過程】當中【目前暫時的結果罷了】
---究竟不過300年而已
未來會發展成何種型態我認為還在未定之天…
台北市目前每2.99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
現在單親家庭的小孩愈來愈多
學校見面時彼此自然的問候—你跟爸爸還是媽媽住?
而不像過去家醜不可外揚那般的難堪…
附註:過去這種社會價值觀是【進化】的嗎?!
我們也許以為不忍---孩子何辜?
但請問考驗究竟要從人生的哪裡開始起算?
人不是從出生就一直都在接受考驗嗎?
不要低估人類在演化過程中適應的能力
---所謂【生命會自己找出路】,那是因為【愛是無所不在】
看過電視上任何一篇戰亂或災難報導
就可以發現不論是科索夫還是索馬利亞
還是南投921災區的小孩…都是嘻笑打鬧的看著鏡頭---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懂世事 所以用遊戲的態度在生活
所以電影【美麗人生】當中
那個偉大的猶太爸爸在集中營
用正面積極遊戲的態度【教育和保護】他的兒子
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的典範…
之所以有些小孩到後來有所謂【適應不良】或成為【問題少年】
是因為他們的大人世界中有太多的恐懼罪惡和內疚的染污標籤
貼在他們純真的心上
現代化的大學
除了語言等溝通工具的相關課程
和你想讀的科系中的基礎專業列為必修外
其他幾乎都列為選修---比如國父思想就從必修改為選修
但大學會告訴你 4到7年之內必須修完多少學分才能畢業
但選修什麼課程是你自己的自由
不管你選的課程為何
將來服務社會應用所學時
你就必須要為自己當年的選擇負責
而大學能做的
就是僅可能去描繪每種課程的輪廓
和讀完該課程以後該生應具備的能力或可以從事的行業願景等等…
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只是選擇後要自己負責
人生不就像大學一樣嗎?
所以教育的目的:除了培養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之外;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培養自由選擇,然後完全承擔的觀念和態度】
而非【一定得依賴】某種固定型態的模式或關係
—如婚姻---才能(或才算是)成長
我相信蘇媽媽對婚姻的信念堅固 。
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我不認為這是適合每個人的【必修學分】
【婚姻不一定是戀情(或愛情)的墳墓】
但也不是只有婚姻一條路才能通往愛情(或戀情)
附註:愛情和戀情的差異已為文探討過,此不贅述。
這跟我是已婚未婚的狀態無關,而是一種價值判斷罷了
對不起---補充一點---聖嚴法師似乎沒有從婚姻中更快去體驗禪的境界哩...應是因人而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