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意清(特殊教育個人工作坊)
一.溝通,溝通要有溝才能通
「溝通」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門複雜的課題,坊間的書店隨時可以找到有關溝通的教戰手冊,看得人眼花撩亂。對於自閉症的孩子而言,「溝通」方面的障礙,是他們最明顯的特徵,同時也是影響他們學習、情緒和生活適應良否的最大因素。
二.語言表達困難影響人際關係
大多數的自閉症孩子都有著語言表達的困難,有些自閉症的孩子具有嚴重的構音障礙,聲音重濁或瘖啞,或是語調和流暢度都令人不易聽辨。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有仿說的能力,可以把詞彙或短句子模仿得相當清楚,但仍不易運用語言來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或說明自己心中的想法。有些高功能的自閉症孩子,說起話來喋喋不休,抑揚頓挫架式十足,但如果和他談起天來,卻發現很難和他維繫住一個共同的話題,他甚至無法適當的和對方一應一答,自然會在人際互動方面困難重重。
其實如果我們細心的觀察孩子的溝通方式,會發現「說話能力」並不是溝通最重要的條件,溝通的品質不能和孩子的語言流利程度畫上等號。
三.溝通形態必須多元
一歲多的普通幼兒雖然不會說話,卻會咿咿呀呀的發音,並且不停的指東指西,吸引大人去注意他們想和你分享的事物;很多使用手語交談的聽障孩子,他們除了手部的動作之外,臉上的表情也時憂時喜,誇張的為自己的溝通內容加油添醋;很多智能障礙的孩子說話能力也不佳,但他若說不明白,便會比手畫腳或急得拉著你去看他想告訴你的事情。而這些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的變化,在自閉症孩子的溝通形態上卻是貧乏的。
其次,很多家長告訴我,他的自閉症孩子想要某些東西時,通常不會向大人說,就自己去拿,因為家中對他而言是個「無障礙的環境」,所以看不出來他需要什麼溝通上的協助。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和做法,孩子如果生活得太順遂,便無法「勾引」出他主動表達的意願,到了家庭以外的環境,別人不像父母般可以猜測出他的心意,他若無法自行解決難題,又不會適當的溝通,就容易演變出很多情緒上的問題,常常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家長反而應該在家中精心設計一些「稍有障礙」的情境,例如:把他喜歡的玩具放高一點,把他愛吃的糖果放在不易打開的罐子中,父母有時故意假裝不知道他的意圖等,來吸引孩子用各種方式表達需求。
4.輔助系統可協助發展
自閉症的幼兒在早期療育的階段,不管是否已經發展出說話的能力,及早為他建立一套適當的溝通輔助系統,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他們使用口語表達有明顯的的困難,所以可以用圖片、照片或實物來協助,配合他們在視覺學習方面的優勢能力,指導自閉症的兒童使用圖片溝通系統,來補足他在語言表達和溝通意願上的不足。這些使用圖片的溝通方式,也可以逐漸發展成為認讀語詞、語句等的閱讀能力。
發展出口語表達能力的自閉症孩子,也應該協助他們運用熟悉的句型,有系統的擴充成多樣化的語句,並加強運用肢體語言和辨認他人臉部表情的技巧,來有效改善溝通的品質。此外,和他人應答須有「輪流」的概念,你說一句,等你說完我再回答,也是自閉症孩子較不易建立的習慣。練習的時候,必要的話要有計畫的呈現一些照片或文字的視覺提示,教導孩子可以使用的句型、換人說話的時機,或勾勒出用來談天的話題情境。
我們不應該只看重自閉症孩子「會不會說話」,應該同時思考他們「想不想溝通」、「該如何更有效溝通」的課題,以嚴肅的態度和有效的方法來密集練習,幫孩子建立與他人溝通互動的橋梁,孩子的進步情況一定指日可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