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生了10個小孩,這些孩子好壞(以一般好壞標準來看)參半。
我婆婆是一個很善良純厚的鄉下婦人,她也是一個深愛孩子的好母親,但她的好媽媽形象依然出現【教育孩子】失敗的例子。
我婆婆的好是受到公然的肯定,她愛孩子的心也無庸置疑。可是一部分失敗的例子原因所為何來?即是【愛的方式和管教方法】不當的結果。
托自己職業之福,讓我能完整看到女人開始孕育新生命,由授精卵在280天裡,從一小蝌蚪逐漸成為人形所產生不同變化的過程。這段生命的產生過程常使我感動不已,尤其是自己也當了母親時。如果你已結婚也當了母
親,我相信當你從醫生的檢查儀器裡聽到強而有力的心音,內心也一定充滿為人母的喜悅和驕傲吧!
一個完全由自己血和肉孕育的生命,而且還要經過非常痛苦的生產過程才能得到的孩子,有何女人不珍惜不愛她/他呢?尤其是對第一個孩子,更可以說集三千寵愛與一身(重男輕女的家庭更甚)。
記得小時後,在鄉下看戲每當主角身亡被神仙已蓮花化身復活的一段總令我最感興趣的事。以現在的醫學觀點應是復製的問題,但昔日的鄉野編劇者為何用【蓮花】為象徵?在多方詢問不得要領,除了阿嬤說:我們都是觀音座下的孩子,唯有祂所座下的蓮花能使人復活依然未曾解我疑慮。
從除卻肉身還原成男女相同的骷髏影像裏,從人生命的孕育過程中,我終於能了解前輩哲人何以【蓮花】為肉身象徵的思維。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純潔無暇不正是人內在的本質,外在的血肉增養不是來自外來力量的供給嗎?
孕育生命是女人的最大天職,但這只是責任的開始不是結束,抱出體外的另一個獨立生命,才是女人成為真正女人,【使命考驗】的開始。我是非常同意佛家所說:【生養孩子是人生(尤其對於女人來說)最大的修行】縱使現代人所受教育提高,書本上的知識仍然不能讓你成為好父母,人外在的教養過程是從不同的境遇學習而來,尤其面對資訊發達誘惑倍增的世界,以父母教育我們方式去養育下一代不能說錯,但是否合宜是我們父母要費心的。
我婆婆是好女人,也是愛孩子的好媽媽,但也因其【愛的不當】導致【教養偏差】進而影響人格的發展。父母通常對第一個孩子付出較多期望也較大,但是當他們有了第2、3以上孩子時,有時加重於老大的要求(要給弟妹作榜樣)而忽略了雖是老大但也還是孩子的感受(對愛的需要)很多母親患了寵愛【較弱孩子】的特性(讓其他孩子認為是被檢回來的)。孩子今天所結的果,是昔日教育的因,適當愛的教育(還包括家庭的氣份爸爸也是影響因)〉是鞏固人格的根基,縱使離開母巢,短暫的迷失也能很快調整過來。
天下的媽媽,尤其是我婆婆,養而不教的溺愛方式所教育成偏差的孩子(普天之下偏離的親子關係,造成他老人家常常以淚洗面的痛苦情形,是蘇媽媽在學習當父母中最大的警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