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隔代教養(二)

『我外甥女自小就跟奶奶,讀國小時才回父母的身邊,跟奶奶親是正常的。可是她現在上國中了還是這樣,大家才驚覺事情不單純。

有一天,我不經意地聽到她打電話向她奶奶哭訴,才感受到她稚嫩外表下有顆受傷的心。原來她一直無法融入父母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對於父母常因為她的問題吵架,他既無力解決父母經常吵架的問題,只好選擇逃避。
父母間的爭吵成了她成長過程中最大的負擔,她的父母卻渾然未知,還一直怪罪她不懂事……… 』

聽完友人對她姐姐與外甥女因隔代扶養所造成親子關係疏離,不禁也讓我想起另一友人的故事來。
友人夫妻都是上班族,雖於公婆住在一起,但公婆年紀已大無法幫她帶,只好送到南部娘家媽帶,假日在回去探視。當時我曾勸她不要將兒子送那麼遠,寧願花點錢請保母,至少每天還能擁有親子關係,不至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隔閡,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只是礙於經濟〈媽媽當然免費囉〉……雖然孩子在3歲前被帶回來,但還是花了一段很長時間改正他過當的行為。

由於社會不斷的進步,對於孩子的人格教養,許多的專家學者都希望親子教育應該要從0歲就要開始。但是以一個母親的心來說,我卻認為要擁有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親子教育應從當你懷孕的那天就該開始了。

雖然沒有醫學證明孩子的未來好壞與10月懷胎有絕對的關係〈基因為主〉,但以科學的觀點來說,身為母親的女人應不會否認,懷孕期間身心調養的好壞,確實與孩子未來的人格成長脫不了關係。

職業婦女的壓力本來就反映在懷孕的胎兒哩,加上Baby 落地後除了坐月子的那段時間朝夕相處外,從0歲………到也許是上幼稚園,或許是小學……等等這段親子親密關係建立最重要時間,如果父母都缺席,回來後也沒加倍付出努力培養和彌補愛的空隙,親子關係疏離也是絶對合理的現象了

然而婚姻的最大目的在於傳承也在於讓一個女人成為母親。基於自古以來男人外、女主內的傳統規則,男人是有責在外打拼供給和保護主內妻兒的義務。只是時代的進步,女性意識的抬頭,兩性平等、女權至上的喧囂,顛覆了這長久以來傳統規則,不但破壞了婚姻關係的和諧,而且也造成了親子之無數間養育上的難題,隔代扶養就是其中之一。

隔代教養是現在家庭滿嚴重的問題。兩代之間的教育問題都已經很難溝通,更何況是隔代。或許是傳承的喜悅,【寵溺】造成行為的偏差是隔代扶養最普遍的現象,也是造成父母親子關係緊張以及後來在行為改正上的最大困擾。

由於現代女性身為職業婦女的比例偏高,婚後很少女性會為了孩子辭去工作,專心的去當個全職的媽媽。當然這是環境使然,無乏挑剔女性放棄母性天職的無奈。但是跟不上時代脈動的隔代扶養方式所帶給新式父母的困擾,卻遠超過女性由職場上所獲得成就的價值,這還不包括偏差行為所帶給未來生活的更大衝擊。


資訊的發達,不斷改變的人生價值觀,觀念上的落差難免,除非認同,不然最好不要插手下一帶的教養方式, 好孩子的傳承是父母最大的責任,這也是家庭婚姻最大的目的和價值不是嗎?畢竟當一個孩子人格遭否定時,千夫所指的絕不是祖父母,而是父母。

我常勸與我同齡的友人們,在未能拿捏得當自己行為時,最好不要介入下一帶的教育,或許承受上下兩代壓力的我們,對於孫子輩扶育教養已是興趣缺缺,只是對於還保有傳統觀念又有【難以憾動固執】的前輩們,那我只好勸各位要多忍讓,但如果是有危岌孩子未來人格的發展時,那就對不起婆婆媽媽,當然要據理以爭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