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的孩子在任何年齡,只要他/她還在成長中,他們都會有需要〈求〉,愛是最基本需要外,他們還需要信賴、需要安全、需要安慰、需要鼓勵和支持。這些需要就是有賴父母對其愛的付出。
但自孩子能從其天真無邪的眼光看這世界開始,身為父母在疼愛自己孩子之餘,是否有在適當時機給於適時的教育?我相信很多答案都是否定的。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都有以下的行為:
我們常買一大堆不是他們需求的玩具來養成凡經過有賣玩具的地方就會賴著不走的任性,我們也曾買了不是過大就是過小ㄧ次也未曾穿過的名牌童裝來製造虛榮,我們也曾人云亦云讓他們參加許多孩子沒興趣的才藝班,我們也曾因自己不開伙,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人口而變成過胖或染上肝炎。我們也曾懶得探視父母而拉開孩子與祖父母倫理親情,我們還曾在孩子面前互相吐槽造成孩子的驚懼。
以上都是我們現代父母超越孩子需求的付出,不當付出的教育結果就是一群令人憂心的現代孩子模樣。我自認是一個很用心的母親,但有時亦免不了落入世俗的陷阱之中和自我〈大人〉的意識裏。開始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是買了鋼琴女兒卻學得七零八落,每次回鄉下要求坐火車不願作她爸的車。告別童年,開始對你不適的管教做出回應,不聽妳擺佈的第一狀況,是妳替她買的衣服已壓箱底,而她寧願穿著兩支腳199的服飾。
反省和覺悟讓我意識到,讓孩子有空間自在的生活〈非放任〉,唯有在孩子真正有需求時,適時付出才是最好的人格教育。
我們都是從好奇、 接觸 、摸索 和不斷重複試驗去修改錯誤的學習過程中成長,在輪到自己孩子的成長時,我們對其孩子自我探索試煉和學習中是否可以不阻礙〈並非不關心〉,但當她/他們為正確選擇所表現的焦慮,就是你要伸出援手的適當時機。孩子為內心取捨所表現的焦躁不安,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機會。錯過此機會很難再回來, 也許你認為有下一次 ,也許會有, 但那你可是要加倍付出心力,才能達到相同效果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