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貼4年前一篇文章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承武日前指揮警方偵辦一起結夥強盜輪姦案,追查出帶頭及唆使犯罪首腦竟是一位綽號「阿哲」的十四歲蔡姓中輟生,令檢警錯愕之餘也驚訝不已…。
由上開事件中,令檢警錯愕且驚訝不已的是「阿哲」的小小年紀,竟能帶領年長友伴犯下多起重大刑案;但看在筆者眼底,卻不禁感嘆一個年輕的生命,又再一次因中輟期間未能接受適度的協助與輔導,究步向犯罪的淵藪。
少年犯罪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各界關課題。從近年來許多研究中瞭解,少年犯罪成因多樣且複雜。而其中更以「中輟少年犯罪」的問題,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在國內的實證研究中,尚未有專家學者曾對少年中輟到犯罪發生期間生活方式的改變歷程及其與犯罪的關係做深入實證的研究,但這一環節卻是中輟學生可能成為犯罪少年一個重要轉捩點。少年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脫離了學校教育且進入社會,在得不到社會支援系統的幫助,少年的身心無疑都是處於高危機與不安定的時期。筆者曾在今年六月,針對嘉義地區一青少年強盜集團進行個案研究,在六個青少年的家庭中,有的家計富裕父母擁有自己的事業,有的家境艱難,父母必須付出極大心力才能勉強維持一家生計,但相同的是,他們卻都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問題,且讓忙碌的生活沖淡了親子間的情感。
然而,家庭與學校教育是奠定個人一生發展的重要基石。特別是當孩子走出家庭步入學校的當下,便得開始獨自體驗生命中的壓力與競爭。從該研究六個案例發現,他們面臨人生的第一場挑戰時,並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他們課業表現不佳、拒絕上課,甚至選擇離開,而且毫不眷戀。在家裡,他們是不乖的小孩;在學校,他們是惡名昭彰的壞學生;但無論如何,他們在朋友的眼中,卻是永遠的「好兄弟」,於是他們選擇了朋友的懷抱。
少年脫離了家庭與學校的羈絆,轉而投入社會職場,若青少年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缺乏延宕滿足的自制能力,則將導致偏離常規,最後選擇偏差手段獲得立即滿足。誠如學者Sam son & Laub(1993年)所提出:「非正式社會控制」的式微,將明顯提高個人產生偏差或犯罪行為的機會。該集團六名青少年,其背離了家庭與學校的監督與控制,步入社會之後亦欠缺一份穩定且正當的職業,其非正式的社會控制機制幾乎完全崩解,再加上缺乏法意識的前提之下,僅靠法律強制規範,將難以嚇阻其走向犯罪之路。
另外,筆者在去年亦曾針對加入幫派之少年進行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指出:在一百六十九位幫派少年之中,有一百二十八位是中途輟學學生,而輟學之後,具有固定職業者,僅三十五名,其餘的九十三位,則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本研究證實「中輟」的確是少年加入幫派的危險因子之一,而在缺乏適切的輔導下,促使少年加入幫派並走向犯罪的深淵。因此在此刻發生「阿哲」中輟生結夥強盜、輪姦事件之際,政府重視中輟生之防治與輔導工作刻不容緩。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以上是楊士隆〈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先生所寫的一篇有關中輟生的研究報告。
特別摘錄這篇報告,是因中輟生成為社會一個犯罪的淵數。如果不加以防治和輔導,將是社會上無數隨時可以引爆的炸彈。
由這篇報告中,我們也可以歸納成一條會造成中輟生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們都是【親子疏離】的一群。.
在這生得少,甚至不生的年代,我有一個同事〈年輕夫妻〉卻生了四個,在30幾歲的夫妻中真是異類,但她回答的理由卻令我印象深刻.她說 生一個孩子是我想當母親,生第二個是想傳承,生第三第四是為了重找希望,實現理想.
事實上他們夫妻雖是雙薪家庭,但並非很富裕,可是這對夫妻不同於一般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卻是令人敬佩和感動的.為了引導唯一的兒子一些行為,在試過數次方式無法達到目標後,她辭職移民加拿大〈是技術移民〉專心照顧小孩,每次與當空中飛人的先生聊起另半球的太太,他老公眼中總充滿疼惜和感激.對已走回軌道健康和活潑的孩子充滿了欣慰和自豪.
我舉此例並非鼓勵移民,事實上也有許多小小留學生因得不到照顧而偏離人生的軌道(前些日子韓裔青年的瘋狂行為),母親的用心、父親的打拼處處都是滋養孩子人格的養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養育孩子也一樣。當孩子有偏差行為時,我們常會說【我努力賺錢都是為了你】,但當用這句話來原諒自己的藉口時,我們是否捫心自問,反省自己我們心中真正為了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