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現在青少年的心真的病了嗎?應該不是,是大人的心病了
怨偏心!3兄弟父只打他 恨毀全家
更新日期:2011/01/02 18:47
這名預謀殺全家的嫌犯,落網後在製作筆錄時,一點悔意都沒有,28歲的他,排行老二,除了被他刺死的大哥外,還有一個弟弟;兇嫌說,自己計畫殺全家10多年,因為三兄弟只差1歲,父母總是拿來做比較,對他的管教特別嚴厲,從國中開始,兄弟間吵架,爸爸只會痛扁他,卻不打哥哥跟弟弟,心理不平衡的他,因此長期失眠,才盤算好要在元旦全家人都在的時候犯案。
什麼樣的恨,讓28歲的嫌犯,要殺掉父母和哥哥?黃家排行老么的小弟,很低調。記者:「哥哥平常人好嗎?」嫌犯弟弟:「…。」
小平頭、稚嫩的臉龐,早上8點才被通知從軍營趕回家,他是黃家老么,也是唯一沒被二哥揮刀殺害到的人,而這結果,落網的嫌犯冷靜的說,不在他的計畫之內。屏東分局副分局長吳火鎮:「原本就計畫全部殺掉,沒有反悔的心。」
今年28歲的嫌犯,家中排行老二,濃濃的恨,從國中就開始,爸爸是中藥批發商,經濟環境還不錯,和大哥、弟弟都只差1歲,兇嫌說,從小兄弟間吵架,爸爸只打他,父母偏心,根本不公平。吳火鎮:「國中的時候經常被打,三更半夜被叫起來(打)。」
哥哥從小成績優異,還出國讀書,而嫌犯高中畢業服役後,就擔任保全,只差1歲的兩兄弟,容易被拿來比較,讓嫌犯認為,父母只會找自己的麻煩,所以從15歲還在念國中,就動了要殺掉全家的念頭。
去年到高雄買了2把刀,是隨身可以攜帶的摺疊刀和蝴蝶刀,返回屏東家中,天天等著要行兇,而這個元旦,他想全家都會在,但是弟弟當兵沒放假,逃過一劫,黃姓男子只因為怨父母偏心,冷靜計畫殺害全家,現在一家五口2死1傷,家被仇恨徹底摧毀。
兒子為何打老子?
【從寬(法官)】
魯迅在他所寫的《阿Q正傳》書內描述「阿Q」在惹事挨揍時,心裡就想著:「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以自欺的方式來減輕受辱的痛苦。
目前的工商社會中,家庭成員的互動方式與扮演的角色變更,親情轉淡。父親的傳統威權固然受到嚴厲的挑戰,但是在真實生活中,看到兒子打父親的新聞,隨著輿論大加撻伐之餘,大家也不免納悶──到底是用什麼方式管教小孩,才會教出打父親的兒子?
我曾辦過多件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的案件,有一件讓我印象最深刻。
被告是一名四十幾歲的土木包工,他把年近古稀的老父綁在家門前的大樹,再用藤條抽打。是鄰人實在看不過去,報警把他逮捕的,否則老父覺得丟人現眼,還不想提出告訴呢!
開庭時我問被告,為何用這種方式凌虐父親,他竟然回答說:「小時候,只要我一犯錯,父親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我衣服剝光,四肢綁起來,吊在曬穀場的曬衣桿,用竹掃把抽下來的細竹子抽我,當時多少人看到了,也沒人來幫我解圍,到現在為這件事還常被以前的同學、鄰居取笑。每次想起來心理都不能平衡,所以我暗地裡發誓,有朝一日必定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被告所犯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及非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兩罪,最重本刑是有期徒刑五年(如判刑六月以上即不得易科罰金)。老父一方面怕家醜外揚,一方面又怕被告因他坐牢,啣恨更深,將來無人奉養,因此一再表示不願追究,並苦苦哀求讓被告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不料被告竟表示,做了這件三十幾年來一直想做的事,心中很舒暢,坐牢也無怨言。我雖有心放被告一馬,奈何被告毫無悔意,最後也只好遂其所願了。
【2003/01/22 聯合報】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生為資優或天才,是幸或不幸
天資超越同儕的聰穎,是他們是幸運
無跡可尋的教育模式和過多的期待,卻是他們的不幸
跳躍式的過程,是永遠比不上按部就班的學習,來得踏實和久遠
尤其是心靈上的學習和調適,高處不甚寒
青春的孩子,誰又忍得住,寂寞和孤獨
聰穎雖是與生俱來,但智慧卻是後天得到
我想,我們都明白,在這價值觀混淆的年代,想要衝破無數的困境……
人最需要的絕不是聰明而是智慧……
人與人,已經夠疏離
教育的目標應是齊頭式的平等,而不是製造明星或放牛的階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我才必有用
教改,請先從我們大人的腦袋改起吧
不要過早放棄孩子,也不要將孩子互相比較,【因材施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孩子的人格發展受兩方面的影響,其一是先天基因遺傳,其二是後天教育問題。這先後因素都與其生養父母有關,前者先天遺傳當然來自父母的好壞基因主控權在父母,孩子無從選擇。後者也是,從赤身精光來到這世界猶如純淨可透視的玻璃紙。從一無所知單純的世界到充斥著人性發揮的淋漓盡致的複雜人生這段過程,有如一株幼苗,全憑著就是父母的用心創造和雙手修剪,才能長成深根不動不畏風雨的大樹。
不要怪社會風氣敗壞,不要怪孩子交了壞朋友,不要怪孩子享受過多的優渥物質還去搖頭吸安,不要怪孩子在家呆不住翹家當失蹤人口,不要怪孩子以性替愛的觀念視婚姻如兒戲,不要怪孩子不婚不生斷了傳承,不要怪孩子的不知惜福感恩來回報………成年人的我們,請憫心自問,你我可曾經用心創造?勤於灌溉和施肥?除了過剩物質享受,你我可曾給孩子心靈上一個滿足的家〈對於孩子的教育精神畢竟重於物質的〉?你自己可曾做到或是本身還是始作傭者?!
【壞竹出好筍】是親職教育最高的目標,提供學習的範例就是你我本尊,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是我們分身,但絕不是複製。我們要讓孩子變成好筍,首先,請從你我的心和言行舉止先修練起做個好榜樣吧!
身教重於言教是親子教育的第二步
雖然夫妻有共同教育孩子的責任,但在傳統觀念中母親還是擔負起養育孩子的重大責任。但父親的腳色是否就不重要呢?錯!父親的言行舉止依然著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尤其是男孩子。
已屆90高齡公公不但失去了兩個正值英年的兒子,還要為幾個無法離開酒瓶的兒子操心煩惱,不就是因為他自身酗酒帶給孩子的影響嗎?至於暴力除了後者的案例外,記得我問外甥他們願意讓他們爸爸回家嗎?〈因暴力而離婚的妹夫〉,三個都異口同聲的拒絕,可見父親暴力行為不管是對孩子或老婆那股陰影有如影隨形的終身難忘。有的甚至移至給下一代以同樣暴力對付妻兒。
為人父者,縱然你為家打拼,將教育之責全托付給妻子,但也請不要忘記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須知你給孩子除了讓他們長大的食物外,最重要還有培養他們心靈和人格的成長的養分。所以為人父者請不要忘了負責和成熟的態度是親子教育很重要的第三步
媽媽的老二哲學
或許是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全心付出後,在身心上所獲得的體驗,讓父母忽略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的事實,雖不是有心的忽視,卻仍然會走向老二隨便養哲學的死胡同裡。
雖然很多母親常認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老二是女孩反應更明顯當然其中也許牽扯到自古以來對長孫需看重、厚待的思維〉,但先入為主的觀念卻是人人無法掙脫的束搏。這也是為什麼老二常是被認為比較沉默〈陰沉〉、且善於察言觀色與當老大者【大好大壞】完全不同類型人的原因。
現代媽媽孩子生的少,理應無兩案例中的情形發生,但如果是生雙男或雙女時,看來這問題還是存在的。
雖然我們的心是偏左,但在教育孩子上尤其是親子關係的教育和培養上,我還是期望你的心還是要擺中間才對。
媽媽的老二哲學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關鍵的一步。
前有政治要人,商賈大亨,為了爭權奪利,信口雌黃,機關算盡,害人害己
後有學者專家各各口沫橫飛,卻永遠無法切入重點、拯救人心,無解……
為什麼歷史前車不能讓我們反省悲憫,思維反而一代比一代走偏
台灣雖有許多的宗教團體……但是卻以錢佈施為宗旨
業障因果如不能從自覺反省中佈施,以錢佈施除了讓自己心安,實難以消彌罪惡
不知反省、心行不一、知易行難是這代人最大的困境
自覺才能他覺,重整世道]!無需他人,只存你我一心而已
珍惜緣分,既不是控制也非己有。愛不是回報隨性,而是無私付出
有愛的世界,才能讓人性善面迴轉。「愛」人人都想要,想獲得,父母必須從胎兒起開始學習教育和付出
尤其女性朋友們 請你不要忘了你那一雙推著搖籃的手,是主宰人類所有喜怒哀樂和恩怨情仇的關鍵力量呀!
請不要嫌棄蘇媽媽一而再的碎碎念……
愛不是縱容,是善解和包容。愛不是溺(逆)愛,是無悔和用心的付出。願共勉之!
祝福天下有緣男女締結連理!各盡本分!人人皆幸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