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人才断層和博士生失業高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大學博士班應該停止招生
又是到畢業季節,歡喜日子一過,痛苦求職日子開始。博士畢業應徵教職,寫不完應徵履歷,一本一本應徵書面,投出;如沉茫茫大海中。一位博士生應徵教職與相關工作,要寄出80本以上書面,幾乎全沒回應,只有「悲痛」兩字可形容,茫茫前程, 找不到專業領域方向,可發揮所學。什麼時後,辛勤日夜苦讀專研學術博士,卻是無可發揮之處,每天面對茫然日子,沒有前景等待!「不知未來在哪裡?」的悲蒼。
現在唸台灣土博士更是沒有競爭機會可言,所有學校應徵「助理教授」,全要國外回來。唯有從國外回來,書面履歷才會被挑選,台灣念的土博士,即使是名校畢業、表現優異土博士,皆無法獲得面試機會。真是毫無天理可言,很多優秀土博士生,「心中內喊」,要是家中有錢,何需留在國內唸博士,出國隨便念 ㄧ個洋博士,比在台灣念頂尖台、清、交好多了。回國應徵就是喝過洋墨水,那管怎麼拿到博士學位,會不會授課,滿口洋經即可,如果有背景人脈應徵更是吃香(有的私校親屬孩子直接保留位置)。
現在大學找助理教授,不公平觀念,讓很多優秀土博士畢業生,感到非常痛心。過去優秀孩子,幾乎多出國年碩士、博士,因 為;當時環境幾乎拿獎學金出國,會念書孩子很多都是窮苦小孩,父母供不起出國費用,孩子也很爭氣拿獎學金唸書,可是時代變遷,國外獎學金越來越少,窮苦孩子只能在國內唸頂尖大學博士。
環境改變過去是優秀孩子出國唸書,現在幾乎是,有錢人家孩子在國內書唸不好,父母將孩子送出國,「波波醫學院事件」,是最佳寫照。為什麼,台灣醫學院學生會發出不鳴之聲原因。醫學院學生畢業,這一些有錢人家子弟無法影響他們就業。但很多其他學術領域台灣土博士,這一些有錢子弟就會影響他們就業,因為;台灣大學歧視「台灣土博士」,私校也保障親屬孩子回國有教職,土博士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台灣所有大學應徵助理教授,不用自己本土培養土博士,為什麼還個個大學廣招博士生,各大學應該停止招碩、博士生。並告知想念台灣土博士 學生,要有心理準備,唸完學歷 是「一文不值」,將來如果想到大學教書,第一關就會被刷掉,不然就是要再出國博士後研究,回國應徵教職機會多一點而已。這是目前台灣所有大學現像,私立大學可更誇張,要有相關人脈背景,應徵助理教授,不是選材,是選人脈背景,外國回來有錢子弟有關係人脈優先,管他外國學歷,學術如何。
高等教育政策失敗,沒有決策者要負責,只能讓失敗政策一值走下去,可憐一群高學歷優秀人才,茫然面對求職之路。
很多秀博士生只能規劃另一條出路,到國外博士後研究,如果有機會留在國外學術單位,研究機構,幾乎不會想回台灣。在台灣等不到機會,再怎樣努力也沒有機會,在國外只要優秀人才,有很多專業學術機構可發揮長才。不用等待!茫茫無可預知工作,媒體也將博士學專業學術看的一文不值,時常報導負面博士求職消息,讓台灣優秀博士生更感恐慌,很多目前還在學博士生更感不安。過去博士畢業是榮譽,現在博士,除非有能發揮所學工作,感到唸完博士是讓心情產生無比沉重壓力。不是高不成低不就,是前程無助茫然,不知那ㄧ天才能找到穩定發揮所長工作。
台灣大學有分為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為什麼要花很多錢買武器,不讓研究型大學,成立,「學術專業研究中心」:
一、 研究型大學成立研究中心,可以廣內納博士人才,讓優秀人博士才繼續在學術上發揮所長。配合產業升級,科技業研發,達到學有所用,才有所出。
二、 博士人才在研究型學校繼續研究,更可以投入心血,更深層發揮所長,以促進台灣經濟、人文、環境、交通、國際化…等研究。人才培育國家、家庭要花多少心血,可是一畢業就是失業,這是整個經濟面損失。
三、 在國外研究型學校,廣納學術博士人才從事不同領域研究,為何台灣天天高喊培育人才,但確實是在踐踏人才呢?
四、 台灣對優秀人才並沒有高待遇,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才願意留在台灣,因為;對台灣學術研究還抱著希望,希望能在這塊土地上發揮所長。研究型大學政府應該設立,研究機構,讓這一群喜歡研究博士畢業生能繼續發揮所長。
五、 研究型學校,成立研究學術單位,可以提高國際學術競爭力。外國有名大學,投入博士後研究學術專責領域,讓博士畢業生發揮所學。這就是為什麼國外優秀大學,可以培育出博士專業領域頂尖人才,得到國際肯定,得到最高學術諾貝爾獎。台灣優秀人才留在國外能得獎,相信如果在台灣研究學術領域一輩子也不可能。
六、 台灣大學要國際排名,要再研究型大學成立「專業研究領域單位」不是每年分散各學校研究一年、一年申請計畫案,這種短期研究計畫案,投入者並非專心研究,成果也有限,所以會有研究經費核銷問題存在。國科會時常是在消耗預算,最後得到成果,是一份、一份精美報告書。
七、 研究型大學成立研究專責單位,教授、研究員享受同等待遇。讓人才留在學術,更能發揮美好成果,並配合企業、國家整體需要,專業研發。例如現在台灣交通事故、犯罪,在國內並沒有專研的學術單位,去探討發生「微證論」,美國就有專業博士學者去研究事發案情,裡面有物理、交通、化學,人體構造不同相關等域專業研究者。博士生屬於能專心去探討先進科學者,國家應該針對這方面去探討。不是讓博士生求職框在學校教授職位。外國很多研究型大學給研究學者待遇高於大學教授,因為,他們要投入心血非常多。
八、 現在是成立研究型大學,學術研究中心時機。可以給博士畢業人才,有最佳發揮所長地方,更可以留住優秀人才。
九、 現在私立學校,為了評鑑,不願意聘年輕博士畢業生,要公立學校退休轉任老教授。
十、 學校應該給畢業博士生就業機會並列入,學校評鑑分數。
我是一位博士生母親,孩子去年從台、清、交名校優異成績畢業,做母親的我感到孩子畢業,是一種光榮。可是;沒想到卻是,孩子就業惡夢開始,沒有外國學歷土博士,投100多面試履歷,沒有學校願意入用,因為;一、不是從國外回來,二、沒有教學經驗,三、沒有人脈背景。
孩子投一次履歷失望一次,孩子難過,做母親的我更加難過,自問;讓孩子念博士是錯誤的嗎?孩子沒日、沒夜苦讀,五年來表現優異,畢業卻無法找到自己想要教職。孩子沒畢業做母親的我,有人問我孩子多大,我會光榮說;孩子是名校博士生。現在孩子畢業別人問我;孩子多大,我只能說30幾歲了。
現在有人問我孩子唸書,我都會對問者說;唸到大學基本學歷,畢業早一點投入社會,比唸到博士還好。因為;唸到大學去工廠上班,沒關係,是一份職業。如果唸到博士去工廠做工是對學歷一種恥辱。
這一群找不到發揮所長博士生,真的最無用,因為不會吶喊抗爭。
去年錯誤就業方案,讓博士生淪為正職教授小弟,今年要在學校就業更是淪為小小弟。業界將博士生待遇給的更是低到不行,這是錯誤22K造成。作為母親的我,只能安慰孩子,只要有工作就免強做,等待機會。孩子只能無助回答,不然又能怎樣。是生不逢時,還是自己努力不夠呢?但孩子都不是;是沒有機會讓您發揮,沒有舞台可以讓您上去表演。
孩子心情慌,做母親的我心情更加痛心,本來想孩子終於博士畢業,可以放下重擔。孩子可以成家立業,可是沒想到,孩子找不到發揮所長工作,如何成家,孩子認為30幾歲到今天,除一張貼壁紙太小張,目前毫無用處博士文憑,什麼多沒有。
做母親的沒有要孩子有多會賺錢,但可望;孩子能有一份安定工作,學有所用。孩子唸到博士,自己很用功,專心投入學術最高領域,
沒想到環境變遷,他與很多唸博士的學長一樣,人生道路想走學術研究、在大學任教,才在碩士畢業攻讀博士。
企業界用博士畢業生很少,高科技台灣都是代工業,有心投入研發企業更少。
媒體最近報導博士畢業生,是失業一族,反如無用人才。為人母的我心更加心痛。
今年畢業潮又來臨,很多畢業生與家長更加茫然無助,陪孩子走過辛勤求學路,還要憂心求職路。
選寫人:
一位博士畢業生母親
黃詩喬
痛訴
李戡棄台大讀北大 戴忠仁憂台灣人才流失
更新日期:2010/07/16 09:13 記者吳光中/台北─北京電話連線報導
李敖之子李戡棄台大讀北大,如果你同時考上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你會如何選擇?經常往返於兩岸,熟悉三地教育市場發展,前台視主播戴忠仁擔憂,隨著大陸著名學府頻頻招手,台灣人才將會逐漸流失。
李敖的兒子李戡今年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優異,考上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但他放棄了這個機會,改申請北京大學並順利通過面試,成為北大經濟學院的新生。由於大陸發佈新政策,台灣高中畢業生學測成績達到「頂標級」,就可以免試申請北大。北大今年接受了60份台灣高中畢業生的申請,最後共有13人被北大(含醫學部)錄取,李戡是其中之一。
前台視主播戴忠仁引進思維導圖教育,他深信「競爭力」等於「記憶力」+「觀察力」+「專注力」+「想像力」,如果跟據這個公式,那麼台灣的競爭力正在快速流失之中,早在十年前,台灣已一批相當優秀的老師、教授到大陸發展,如今優秀的學生也逐步流向中國。
當然,全世界的好學校,都在尋找優秀的師資與人才,兩岸的「華人思維學院」招收的也是社會菁英,這無可厚非;相對的,台灣一流學府不也千方百計想要吸引大陸一流學生來台就讀嗎?只可惜台灣方面目前限制太多。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不只是要跟大陸競爭,同時還點跟香港的、新加坡的、甚至跟歐美學生比,人材的培養不是一蹴可及,台灣現在面臨最大的危機,不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是人材結構的調整了。
以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服務業來講,我們最自豪的就是服務業的人材比大陸優秀,一般認為大陸至少要「二代」才追得上來。但我不這麼認為,戴忠仁舉飯店業為例,他說「如果牽涉到『生意』,大陸可能立刻就追上來」,「試問你現在去上海、去北京,住進五星級飯店,會覺得他們的服務水準有差嗎?」
現在該是台灣的年輕人好好想想的時候了,該如何充實自己、該增加那方面的實力,才能和月薪1000人民幣,而且工作態度與能力與自己差不多的大陸年輕人競爭?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同時PO這兩篇文章,藉以顯示台灣教育的矛盾和社會的茫然無助。台灣人才断層又豈在今朝……?
資本家短視不知提升只會外移、家庭教育無所適從的鬆散、不婚不生的少子化、教育改革無所適從不知變通、高等教育只想當學店早已失去良知枉顧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以上才是台灣社會困境和亂象不斷發生的原因,可惜我們的政府和教育官員們,除了找幾個專家研討應付民怨;然後說些冠冕堂皇一定會改進改進的敷延家長外,一段時日……對台灣所處困境和未來還是一愁莫展……。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國力的泉源,一但教育失焦(如果一邊喊人才斷層、一方面台灣的博士生卻找不到工作)國力衰退也是預見之事……。
以上幾點政府再不重視(只會說安撫的話),而且台灣人民還不覺悟‧‧‧以中共侵蝕的速度,台灣消失又何須等到1055世界末日,最快2年內就會見真章!
年輕人和家長清醒吧!天佑台灣!台灣加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