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女王的教室觀後感─蘇瑾
劇情導覽─
在《女王的教室》倒數第二話中,班上的學生們聯合鼓起勇氣,在有教育評鑑委員會同仁觀摩的現場,直然問起阿九津老師的過去,為何老師曾出入了其他老師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再教育中心”。阿九津老師面對真誠想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們,誠實的說出自己曾經毆打學生的那段經歷:
「我曾有個學生,他的頭腦很好、音樂、體育、家世都是出類拔萃。生性驕傲的他,加上體格壯碩高大,總是不斷的、不斷的欺負別人,許多同學因為他而自殺未遂。直到有一次,他在傷害了人之後,還一附無所謂的反問我,為什麼不能殺人?在這弱肉強食的社會中,他為何不能殺人?所以我狠狠的毆打了他。
我要教導他了解他人的痛楚,大家都和自己一樣,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不管是哪一個人,都有你們不知道的美好的、了不起的人生。每個人擁有的家庭、愛、夢想、希望、回憶和友誼,沒有人、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可以剝奪!誰都沒有權力給予他人苦難、痛楚、悲傷;沒有任何人有權讓留在世上的家屬痛苦和悲傷。所以,絕對不可以殺人!
你們也許都會犯錯,但要好好的銘記在心,犯罪的人一定都會被逮捕,就算逃得過法網,終其一生還是為因良心譴責而痛苦不堪的,會被世間唾棄、被周圍的人冷落,到死之前都孤獨一生,不會再有好事情發生,不會再得到幸福的。
劇中,阿久津老師狠狠的毆打了那位同學,她曾緊緊的掐住了學生的脖子,並且大喊:「被你欺負的人都在承受著這些痛苦!」。鬆開雙手後,那位學生因過度害怕而大哭了起來,滿身是血的兩人被趕來的教職員帶走,阿久津老師被迫離開現任教職,必須進入劇中所謂的”再教育中心”。
劇情解析─
根據劇本在最終回(結局)的解釋,劇中阿久津老師用極了一切方法讓班上六年級孩子們,提早體驗了成人世界中,最勢利、尖酸、現實、殘酷的處境。其中最”斯巴達”的教育,就是上述讓人印象深刻的”以暴制暴”。為了要讓性情已扭曲的同學了解被欺負的人所承受的痛苦,阿久津老師狠狠的毆打此位同學。
這樣的劇情看在觀眾的眼中,似乎可以因此而理解了老師的行為,面對性情、價值觀已全然扭曲的加暴者,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理解受害者的處境與懼怕。在法律的刑罰觀念中,其中一項功能,”應報”,即是所謂讓加暴承受他應當的報應,以弭平受害者的心態。
即使在劇情延續的發展中,不僅加害的同學最後大徹大悟的理解自己先前犯下的錯誤,關鍵性的受害同學甚至帶頭原諒了加害同學,並且重新接納他,但是只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我們不得不質疑這是為了戲劇效果所誇張出來的手法。
固然老師的行為在劇本的解釋中有一定的立場,但這樣的引導方式真是相當的危險,就好像一直走在刀鋒上,風險極高,也容易釀成大禍。若然學生的反應不如老師(劇本)之引導而發展,走向了更為極端的性格,而老師豈不要為當時的行為所承擔更加沉重的責任。
深入討論─
“教育”有它現然的框架存在,即是設定了教育制度與規範的原因,無論擁有多充沛的理由,所行所為,都必須規範在”法律”之下,因為,無論教育的意義再如何偉大超然,我們都不能否認,是”人”在運行這一切。
一個城市中各種不同層級的老師就有上千個,即表示我們運行教育的方式就有上千種,即使所有教育工作者抱持的教育理念均是一致的,但每位老師的出身背景、所採行的教育手法均不相同。倘若,如阿久津老師般特立獨行的教育方式不受到規範與限制,那超出法律制度外的某些粗糙”教育手法”,便很可能會雖能載舟卻亦會覆舟的傷害到學生。
先前的教育制度提倡了師者的獨尊與唯一,許多家長為了要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不顧一切的希望老師”多多照顧”,甚至是用高標準看待,如不合老師的心意,甚至允許老師”隨便打”。這即是賦予了老師一個超脫任何邊際的權利,以管教孩子。
然而我曾在某報的副刊中閱讀過一篇文章。筆者年約40歲,小時就在上述的教育制度下成長,從小雖不特別聰明,卻也算是中規中矩。有一次上課因生理期突然來潮而感到身體不適,未經老師的同意便已昏睡在桌上。老師不明就理誤以為該生偷懶貪睡,叫起後便給了一巴掌,當眾大聲怒罵家長辛苦賺錢供她唸書,老師理當有責任要好好的嚴格管教。
筆者成長的過程中皆受到這巴掌的影響而有陰影,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體認到自己的錯誤不需要承受這樣的懲罰,然而事過境遷,她卻只能更注意下一代的教育,不要再受到一樣的傷害。
只是相反的,現在的教育環境卻讓師者制肘不已,家長執著放大鏡唯恐老師輕易體罰而傷害了孩子,學生察覺後也有樣學樣擺高了姿態,不接受老師的管教。這樣的狀況下,許多教育工作者的熱忱與教育理念無法適當的發展,在多方的吆喝要求之下,顯得格外委屈。
“以暴制暴”絕對不會是個第一選的教育手法,然而在某些扭曲性格已然養成的孩子身上,適當的處罰搭配更多的教育灌輸,可能卻又是唯一可採用的路徑。要如何拿揑其平衡,不讓孩子造成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卻又讓他們理解他們所受到的小懲罰是為了要避免未來更大的錯誤,並且了解教訓、得到成長,是當代師者均要面臨的為難之一。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誠如女兒所說體罰絕不是教育孩子的首選,然而在少子化的今天,在人格教育養成的黃金時期,面對成人世界價值值渾淆的時代,父母必須捨得放手,交給孩子接棒人格雕琢師去修飾,應該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為了孩子的將來適當的體罰還是必須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