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從韓國大選談兩國經濟

韓國人給我們的感覺 是有哪些特質??
當我們提起韓國人時,我們會對他們剛強的民族性印象深刻。在歷史課本中,也曾提到過的日本人統治台灣跟韓國時,他們所受到的反抗程度是相當的有差別的,韓國人難以統治,常常發動革命和暴動,在台灣當過都督還算順利的源兒玉太郎,到了韓國就被謀殺身亡,而韓國的「三一運動」的革命更是讓日本人風聞變色。此外,韓國人的抗議遊行更是世界聞名的,到漢城是很容易看到他們的遊行隊伍的。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上千名的警察集合排隊防守遊行暴動,回家不用期待新聞會報出來,事實上,這對他們來說是司空慣見,所以只有在上萬名的鎮暴警察才會上新聞。
 
一般對韓國人個性的描述
激烈是達成目的的必要手段
韓國人善於利用激烈悲壯的手段來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目的,但這些行為卻不是演戲或做作,或是經過密謀策劃使人不知究裡做出來的,而是源於他們的個性,是幾千年來塑造出來的民族性。
韓國人之所以個性如此激烈,實和他們的苦難有關,當他們以血淚紀錄歷史時,也許只有以這種激烈的手段才能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吧!
固執是保守觀念的徹底執行
儘管韓國人有激烈的個性,但對於傳統觀念的遵行卻又顯得相當保守固執,這也許和激烈的個性相矛盾,但何嘗不是因有激烈的個性之堅持才如此的呢?
在高麗朝時即已定下四個階級之分,而李朝又遵崇儒教,特別重視倫常與道德,在千餘年的薰陶之下,韓國人早已養成尊卑有分,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社會階級觀念,並嚴格遵守不欲矩。最明顯的例子是用餐時,一定是父親或先生先用,然後才是母親或子女。
更甚的事,韓國的語言也有尊卑之分,使他們在講話時就能時時刻刻提醒著倫常輩分之區隔。韓國人,當長輩或前輩的只要說「半語」即可,而當晚輩的就一定得講「敬語」
好強使韓國人常為面子競爭
韓國人好面子,和他們激烈的個性與固守禮教亦有關聯。高麗朝開科舉取士,延續至李朝,這種由科舉入士的人及後代,統稱為「兩班」,他們即使沒有入仕而生活清苦,也不能務農、從商或做工,一切的生活作為都得按禮教規矩行事:走路不能太快,要有一定的步伐規律;不能大聲說話;衣冠必須要整潔;即使掉進水裡即將淹死,也不能慌亂喊叫,以免失態,有損「兩班」顏面。
* 韓國人的民族性有很明顯的特質,研究韓國人的民族意識是相當有趣的。對於意識型態的形成,是經由群體共同蘊量出來的,基本上來說,族群的形成常常是為地理上空間的隔閡所區分出來的,經由歷史的演變,所加諸在這族群的共同記憶,使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反應同一性變高,也因此出現了個個不同的民族。因此再討論民族意識時不難發顯其背後的地理跟歷史意涵。
韓國人愛面子,韓國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一九八八年的奧運,便是韓國政府與人民上上下下共同做出來的一件大面子。一九八六年,南韓的外債高達四百四十六億美元,而該年也才是南韓努力了三十餘年來首度出現的貿易順差,金額達四十二億美金,但他們卻寧願舉債來辦亞運和奧運。其原因當然很複雜,但「好面子」卻是顯而易見的首要因子。漢城奧運賺錢與否,人民並不在意,但那種華麗動人的場面卻使韓國人陶然忘我。奧運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信心,那種無形的收穫大過於投資效益,他們從歷史的悲劇與殖民地的自卑心態中走出來,終於擠身進入先進國家之林。
這麼說來,好面子有什麼不好呢?只要引導得好,它也是一種可被激發的無窮潛力。而韓國人那種激烈、固執、好強的民族性,正是使他們國家快速運轉、發展及對外競爭的源源不絕的本錢與動力。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第一次認識韓國這個國家不是上初中的世界地理課,而是更早上小學時,因為那時班上一位男同學的哥哥正在韓國留學。

雖然在50年代去韓國唸書並不是多麼可炫燿的事(大部份是留日_),但對鄉下地方來說,一個農家子第能出國留學是很不容易的事。或許對於也曾經與台灣依樣同為日本殖民地的韓國,在資訊不發達的鄉下人來說,還認為韓國仍是日本的屬地吧!

我敘述這段經歷或許想借此對照轉載文章對韓國為何將台灣視為競爭對手所抱持的心態和思維
【好面子有什麼不好呢?只要引導得好,它也是一種可被激發的無窮潛力。】上文作者說這話確實也沒錯,同樣歷經相同命運的兩個國家,在6.70年代韓國還是台灣最友好的難兄難弟哩!但為何韓國能在最近短短10幾年快速追上台灣呢?韓國能,比韓國更繁榮的台灣理應比韓國國民所得更高才對,為何還在原地踏步?

雖然【韓國人那種激烈、固執、好強的民族性,正是使他們國家快速運轉、發展及對外競爭的源源不絕的本錢與動力】。但臺灣人肯冒險能吃苦勤奮的精神不是讓台灣有了世界線幕的經濟奇蹟嗎?

韓國能在這短短10幾年從台灣的背後趕上來,不只是韓國與台灣有相同的處境和民族特質,最主要是韓國比我們更早經歷了爭取和實現民主自由的過程和痛苦

我相信我們這一代決不會忘記美麗島事件,就像韓國無法忘記他們的光州事件一樣

同樣為爭民主自由的反對運動,因民族性的不同也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韓國李承晚流亡朴正熙被其安全官暗殺,軍事叛變的全斗煥和第一任直選總統盧泰愚 下台也去坐牢,直到第一次反對黨的領袖當選總統韓國政局才開始穩定下來,韓國也在台灣的經濟刺激和在中國的崛起下開始拼經濟(期間還為了討好中共與台灣斷交)。反觀台灣卻在韓國開始拼經濟的同時,卻開始拼政治。雖然這10年來台灣沒發生移轉政權的流血政變,但也因快速和平轉移政權而讓執政和在野雙方無法適應加上民主素養不足,導致懼憚開始經濟掘起的中共,政商不斷媚共無心經營台灣……雖然台灣並非如媒體所報導的如此不堪,但台灣消費習慣恢復保守,心靈幸福指數不斷下降卻也是事實。

然而縱是如此,韓國果真有如媒體專家所報導如此優異嗎?(很多是韓國報紙自吹自擂吧!但有關韓劇風靡的創意產業以後再敘),我相信從此次韓國大選的李明博獲得高民意看來,倒是許多對台灣經濟失去信心的政治人該有所反思警惕的吧!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人太超過就令人厭惡得不到民心是必然的道理。10年時間,台灣的優勢(經濟)被政治人快消耗光了

韓國是單一民族比起移民性格的台灣 拼政治應該容易的多,但有關經濟, 7%的失業率,城鄉的差距,果真已超越台灣了嗎?如果韓國的經濟早已超越台灣,有道德瑕疵的李明博也不會受到民意支持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會辣的辣椒也不在大小,台灣人不必妄自菲薄,歷經苦難才有勤奮的人民,如果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還不珍惜,一味想分裂台灣,不只是民心背棄,天地也自有定奪

祝福苦難的台灣,也祝福所有善良的台灣人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