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最夯行業:健康照顧、教育和金融服務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美國勞工部預測,未來數十年最需求最高的行業是健康照顧、教育和金融服務,而需求減少的工作包括製造業、電腦程式設計師、新聞記者、聯邦政府僱員等。
由於生產移往海外,到2014年,製造業工作預期將減少超過5%;紡織業也一樣,如縫衣機操作員的需求將大減36%;科技將取代更多工作,到2014年,檔案管理員工作將縮減36%;數位相機將使人工沖洗照片業減少三成;電表抄表人員也會減少。
有些成長速度較低的產業使人意外,例如電腦程式設計師。儘管電腦工業不斷進步、就業會增加,但2004年到2014年,電腦程式設計師人數預料只增加2%,主因是工作外包,想要從事電腦業的人,必須選擇一項專門領域,如網路安全。
另一個錢途黯淡的工作是新聞記者,雖然新聞事件永遠需要有人採訪,但記者職位的數量,在未來10年預期只成長5%。大多數工作將會在小城鎮,薪水也不高。電台播音員也將面對艱困情況。
每個在網路上訂機票的人,都知道為何旅行業岌岌可危,但美國勞工部預測,到2014年,旅行社工作只會縮減6%,因為豪華和特殊旅行的需求,以及旅遊支出增加,將稍微拉抬此一行業。想開旅行社的人,最好選擇一個有利基的領域,或專門做特定目的地的旅遊。
維吉尼亞州就業諮詢公司Pathfinders的主任史派德福說,不要擔心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前景不佳。一個職業只要適合自己的才幹,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爬到最高層,即使該行業正在萎縮。
SWOT分析範例 (B001)
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 SWOT 分析
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
1. 我國擁有優秀的醫療專業人才以及科技人才。
2. 國內的醫療品質與成本相對於國際間,則具有競爭力。
3. 獨特的健保制度,部分國家甚至主動與我們聯繫,希望能做技術及制度上的移轉,我國可思考進行醫療顧問服務,將本國發展之經驗移轉至國際。 1. 異業整合之人才不足。
2. 缺乏國際級的明星醫師和學者。
3. 國外醫療專業證照之相互認證制度待建立。
4. 缺乏國際行銷等週邊資源。
5. 本國醫院為法人化組織,無法在資本市場公開集資,限制產業發展。
6. 健康資訊不流通,造成病人不便或危及生命安全,也造成健保資源浪費。
7. 缺乏對病人完整與連續的服務 (從保健、醫療到照顧)。
8. 目前民眾使用社區或居家服務之誘因有待提升。
機會 (Opportunity) 威脅 (Threat)
1. 台灣地區人民疾病型態由急性轉為慢性,國民對醫療照護之需求由治療轉為治療與照護並重,新型態之整合照護服務有極大之發展空間。
2. 我國老年人口數在可預見的50年內將增加近400萬人,照顧市場潛力雄厚。由於照顧產業是人力密集產業,未來照顧產業的發展將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3. 由於國內一些特殊醫療服務 (齒科治療、整形外科、 健康理療、肝病診治、顱顏整形、脊髓再生…) 於國際間享有盛名,亦可結合觀光之高階健診服務,促使醫療服務之發展,亦可使特殊醫療照護國際化。 1. 我國與國外醫療之證照服務並無法相互通用,故此將為台灣醫療產業國際化之阻礙。
2. 國外積極投入科技化照護設備與服務的研發。
3. 外籍看護工引用浮濫,照顧人力培訓不足。
4. 照顧服務產業化於非營利機構與產業化之間的衝突仍待解決。
資料來源:2004.01.05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推動台灣策略性服務產業策略規劃會議結論報告,2004.9.20 行政院全國服務業發展會議,本報告整理
SWOT 分析範例 (本例摘自台北大學企研所陳銘宏之93年碩士論文)
將產業環境、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各構面的分析結果,歸納出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優勢(S)、劣勢 (W)、機會 (O) 和威脅 (T)。
1. 優勢 (S)
(1) 我國產業上下游體系完整,大多具有自主性能力,尤其下游組裝的群聚效應,使得我國製造業的業者支援程度優於國外廠商,能夠即時供貨、效率迅速。
(2) 我國在奈米電子技術和奈米製造技術商業化的實力,名列世界前五名。
2. 劣勢 (W)
(1) 和美國、日本等國相比較,我國投入奈米科技發展的經費相對偏低。
(2) 我國產業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投入奈米科技的進入障礙較高,包括企業規模和資金投入在國際上較不具優勢。
3. 機會 (O)
(1) 中國大陸將來有可能成為第二大奈米原料的供應國,我國產業可利用地緣、文化和語言的優勢進行策略性佈局。
(2) 未來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將以奈米科技為主要定位,和新竹科學園區以及台南科學園區形成「北IC、中奈米、南光電」的產業群聚,將可積極帶動區域性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提升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4. 威脅 (T)
(1) 我國在技術、原材料、製造設備和關鍵零組件的生產上,有很大部份可能將仰賴外國廠商的供應,長久下來,我國奈米科技的發展恐將受制於國外的供應商,進而壓低我國的獲利和發展空間。
(2) 目前奈米科技尚屬新興技術領域,不僅技術瓶頸高,研發時間長,而且商品化的效果尚不顯著,使得目前市場上的奈米相關產品、設備和儀器的價格都相當昂貴。
二、SWOT 交叉分析
Weihrich 曾於 1982 年提出,將內部之優勢和劣勢與外部之機會及威脅等相互配對,利用最大之優勢和機會及最小之劣勢與威脅,研擬出適當的因應策略,如下表所示。配對後的策略型態分為以下四種:
1. SO 策略,即依優勢最大化與機會最大化 (Max-Max) 之原則來強化優勢、利用機會。
2. ST 策略,即依優勢最大化與威脅最小化 (Max-Min) 之原則來強化優勢、避免威脅。
3. WO 策略,即依劣勢最小化與機會最大化 (Min-Max) 之原則來減少劣勢、利用機會。
4. WT 策略,即依威脅最小化與劣勢最小化 (Min-Min) 之原則降低威脅、減少劣勢。
SWOT 矩陣策略表 (Weihrich,1982)
SWOT 矩陣 內部分析
優勢 (S) 劣勢 (W)
外部分析 機會 (O) SO策略
(Max-Max) WO策略
(Min-Max)
威脅 (T) ST策略
(Max-Min) WT策略
(Min-Min)
1. 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 SO 策略
(1) 奈米科技要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心,最有效率的方法便是與我國產業結構的比較優勢相結合,再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群聚。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幾年我國奈米科技的發展重點之一,應是輔導傳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使之成為優勢產業的良好基礎,並且確保我國既有的競爭優勢。
2. 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 ST 策略
(1) 雖然我國推行奈米科技的研發體系完整,但是奈米科技尚屬新興技術領域,不僅技術瓶頸高,研發時間長,而且商品化的效果也不顯著,因此本研究建議在研究機構、學術單位和產業界之間成立一個媒合系統,使技術的供給面與需求面之間有一個合作發展的機制,並且未來透過電子資料庫的建立,增進產學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以技術需求作驅動,使我國的研究機構和學術單位的研究方向能夠配合產業的發展。
3. 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 WO 策略
(1) 我國政府雖然預計在2003年到2008年期間,投入215億元的經費,促進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推動,然而相較於美國和日本等國的政府投入,我國的投入經費仍屬相對偏低。另外,我國企業多屬中小型企業,不若美國、日本、歐盟諸國和南韓的企業屬於大型企業,因此我國在企業規模和資金投入具有比較高的進入障礙。因此在奈米科技發展初期,本研究建議資源投入方面可以依循南韓的模式,整合政府和產業界的資源,進行重點式的發展,把資源集中在具有高經濟價值和高競爭優勢的半導體工業和電子材料工業之相關產業,技術領域則以奈米材料之合成、組裝與製程技術為主。
4. 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 WT 策略
(1) 目前奈米技術相關的儀器和設備都十分昂貴,而我國政府和業界的資金投入卻略嫌不足。因此本研究建議集中政府機關和產業的資源分北中南三區成立貴重儀器中心,並且訂定管理辦法以提供相關研究人員使用,一來達到資源共享,減少重覆購買設備的資源浪費;二來可藉由三個貴重儀器中心的研究經驗交流,累積我國的研發能量。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轉載以上兩篇文章都是兩年前的資料,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出成效非常有限,這就是台灣為何經濟一直還在原地踏步的原因。
當然這兩種事業都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看到結果和效益,這也是一向急功近利的台灣人最不想去做的事。何況又有一些所謂專家學者光說不練的思維也影響著台灣。
在電視上看到李四端先生訪問被認為叛逃敵國的林毅夫先生,當他被問起回歸台灣否?想必一剎那心中萬般的情續讓他面對鏡頭無法言語的表情,讓人看了心中非常不忍和感傷……一個人的功過或許要由蓋棺來定論。但以他自己內心所想去做是否就正確了呢?也許他想拯救中華民族的思維無庸置疑,但他忽略了思想不同所教育下的人性也會偏差,前面曾說過歷史是紀錄人性的輪迴軌跡,所以與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性當然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
.
改變生活方式容易,但改變思想卻很難,尤其涉及與經濟(說白話就是錢)很難跳脫累貪婪的本性,何況是共產主義國家呢,一但開放資本主義人類貪婪本性應該更大吧!這也是台商頻頻受傷的最大原因。雖然林先生想借助台灣經驗來讓中國經濟起飛實現夢想,但中國大陸所做的真的是想實事求是與日漸進兩岸經濟雙贏嗎?我相信無數台商心中非常清楚吧
沒錯沒有任何國家比我們更了解彼此,但談合作必須懂得坦誠和感恩否則很難維繫或者更糟,台灣處於太平洋的弹丸之地又缺乏資源,會出現經濟奇蹟是經過多少困境得來的,更何況是不止幾倍大的中國大陸呢?如果不知感恩對待台商以人類貪婪的本性,中國的經濟(人民所得)要達到美國40%的水準可能不止林先生所說30年的時間吧!
同文同種的兩岸想要在經濟上創下雙贏,必須拋開政治的干擾,誠心合作,台灣是經濟動物如果大陸領導人能真正體會這一優點如林先生所說17全大會決議真正以經濟為導向(最好拋釣依中原則墜河老拿這無意義的帽子戴)不再參於政治的干擾誠心合作,我相信走過無數困境困境的台灣會全力以赴,否則繼續以兩手策略談合作,不只是兩岸越拉越遠(21世紀全球化,經濟體不再是靠單打獨鬥需要合作才能成功需要腦力不是體力),已經開放的大陸所遇的困境,將很快戳破經濟快速成長的假象,屆時經濟與人性的關係,在資訊發達的21世紀後果更難以收拾。不是我言過於實,兩岸的華人都可拭目以待……當然最後還是希望兩岸的領導人能發揮大我、包容和愛民的智慧,攜手合作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祝福台灣也祝福良善的大陸人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