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蘇媽媽與T君的對話(五)

蘇媽的結論
在兩性青春期以前,在第二性徵未出現前,男女的思維是屬於中性的其相處也是和睦的。
不錯!是【性】特徵的出現,讓男女真正體悟男女有別,也劃清了界線,而逐漸地改變了男女相處的思維和態度。
驚覺後的互相吸引,將昔日的感情分散變為集中且單一。這原本單純且自然的兩性關係轉變卻常因付出的受挫或損傷,而造成男女彼此的不信任和無法跨越界線的鴻溝。
雖然有婚姻制度將男女再牽合,也有愛情當黏著劑,但各自的【我執】〈也許可以說一種自我的保護吧!〉卻將兩性拉到徑渭分明的兩端。其中的拉鋸爭鋒,不但將兩性之間的信任降至寒冬,也將最後防線的婚姻關係顛覆到要解體得邊緣。
不管你是男或女,其實【人性】都是相同的,以【性】去詮釋男人全是屬於動物本性,就像以為女人全都只要愛情一樣偏博。【性與愛】有如【魚和水】的關係,凡是人誰能跳脫屬於生物的本性呢?只是這本性必須是單一而集中的才不會傷人,所以人在履行這權力時,必須謹慎,除了感性之外,時時刻刻都要有理性的存在。
當然感情太重,理性的一方往往會失去平衡,而造成錯誤行為的結果。這超越普世價值和道德標準的錯誤並不值得擔憂,該擔心的是我們有沒有從錯誤中學習到教訓,從討論中獲得成長,從爭鋒中得到交集和包容。
其實【我執】的觀念也不全是負面的,這也是年輕人可愛的特質之一,因其【我執】才能守住理想,才有衝勁勇往直前。也因【我執】才不會與世俗妥協,才能成為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也許在佛家來說【我執】是一種自虐的偏見。但我不憂心,因人經歷無數挫折,自信的不斷磨損,【我執】的觀念終有一天也會被世俗同化。而人其年輕時觀點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卻是難得的智慧和學習。
從孩提-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日子的每天,季節的轉換都相同,不同的只是我們的人心會隨著歲月的推移而變化。從單純到複雜最後悟透回歸純真,人生一趟愛心的旅行,也應證著愛的起點就是終點,其中的轉折其實是讓我們學習和磨練,是教導我們如何被愛和愛人。
對年輕人我並不期望你們放掉這可愛特質,但卻希望你們能從彼此的交鋒中,相互學習、互相包容。也希望你們能藉對方的可貴觀點來彌補自己不易察覺的缺失,這才是使自己不斷成長的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