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父母太優秀也是孩子最大的壓力

我們這批嬰兒潮退休的中老年人見面,除了談休閒健康,就是比兒女的成就。

雖然婚姻、子女的好壞,不能論斷人一生的成敗標準。但在現實的社會中,名利須讓人看得見的誘因下,孩子的成功仍然是對父母一生功過有最大的加分作用。有趣的是,昔日被認為非常優秀事實也是稍有成就的子女,聽聞也比起來,似乎有些還比不上昔日平凡甚至默默無名的人。從他們的談話中,他/她們對孩子的栽培用心也不輸任何人,但就是無法超越自己成為父母的驕傲。

討論反思當中,除了承認物質生活給於太富裕外,忙碌的生活縮短了親子相處時間,無形中也拉開親子之間的距離。但從大家的談論裡,我卻發現這些名人孩子無法超越的最大問題,不在孩子本身,而是這些名人(富人)在外在家所扮演的父母腳色的混淆(威嚴和慈父、偉大和平凡拿捏分際)所帶給子女的壓力,又無法適時給於孩子幫助和疏導,才是造成親子之間溝通不良,讓他/她們無法超越的原因。

也許我們這一代歷經無數艱困的歲月,被激發的人類深藏無限潛力衝破無數困境,自認我們這代能,以己度人,當然對下一代就會有更高的期待。不料社會、教育觀念變遷,導致培養方式的改變,忘了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加諸的期望反而變成莫大壓力。等到警覺已錯失教育的良機。

親子教育我們從東方的孔孟學說到西方梭盧的愛彌兒愛德蒙多.狄.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的觀念,我們會發現古今中外,不管人種多麼不同,生活習慣思維有多大差異,想要有好人格的培養和教育卻幾乎一樣。這不只顯示所有人類的人性都相同,也反映出適當且要隨時調整的『愛和信任』是教育同中卻互異的孩子,唯 一放眼古今中外不變的標準。

但孩子是父母投資的資產也有防老的目的,實在很難讓父母承認錯誤收起權威去調整,加上誤解的傳承真義也讓父母很難放下信任孩子單飛。我不是在說教,而是蘇媽也常患這種錯誤。這也適當女兒達不到自己期望為自己辯護而讓自己傷心時,所帶來的震撼反思所悟出來的道理。

我們都曾經從長大後想當偉人的志願中一路滑落成平凡人,我相信孩子也一樣。
雖然知易卻行難,但以兒孫自有兒孫福強壓自己學習對孩子放手,至少會減21世紀少子化競爭力太大的壓力吧(當然不是永保在翼下,不讓他/她們接受社會的磨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