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表面的雙親(故事)

子嫻每到放學時,她的心就開始沉重起來。

子嫻實在不想回到那個比冰窖還要冰的家。父母雖沒有離婚,但卻形同陌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父母還會吵架,雖令她害怕但總有一絲生氣。也不知為什麼從10年前開始,他們不在吵架,但卻有如仇人互不言語初期他們三兄妹還成了他們的傳聲筒。但自從哥哥和姐姐逃離似的選擇中南部的大學後,家中所有訊息的傳遞變成她一個人專利也是令她喘不過氣來的壓力……直到她上了高中,夫母認為讓孩子當傳聲筒不是好現象。父親就買了個公佈欄回家掛在樓下的門後,舉凡家中成員的需要、意見或協調的事都寫在公佈欄里,每天一早大家隨著公佈欄行事。

她家是一至四樓的透天房子,房間很多,父親住在一樓自己打理生活起居,母親住三樓,她和哥哥姐姐住在二樓,四樓是祖先房,整棟加起來近200坪的房子現只住著三個不說話的活人和不知幾位的死人。整棟房子充滿了冰冷幕氣的安靜讓她每天都有一股頻臨崩潰的感覺。

每次哥哥姐姐回來,他們總會討論如何讓父母離婚。如果有一個人離開家,固然會有所遺憾,但重新整合或許這個家的氣份會好一點。當然他們最希望的就是父親能搬出去,因父親的情緒很難控制,脾氣暴躁,動不動會大聲罵他們和媽媽吵架時,還會打媽媽。孩子從小就害怕與他相處,長大後更沒話說,每次不幸被他碰上沒叫他還得被他教訓一頓才能上樓。最令他們反感的是老對他們說:『別忘了,你們今日唸書的錢,都是我辛苦在外打拼賺的,家裡能過舒服日子也是我給的,不要不知足,怎麼?我唸妳/你幾句就不高興…都是你那個母親一天到晚在你們面前說我不是,你們才會如此………』在家看任何人都不順眼有如女人般的碎碎唸………母親剛開始受不了會與他吵,到後來已完全不理他。

母親對孩子的抱怨和建議,除了掉淚她也很自責,母親認為這個家會變成這個樣子,她也有錯。早年父親也曾提出離婚要求,但她那時是個純家庭主婦又捨不得三個孩子,等到孩子逐漸長大她出外工作想要與父親分手,爸爸卻不願意…………

『其實你父親也很愛你們,只是他的方式錯誤,現在年紀大了,他不願和我離婚因為他實在害怕失去你們…我們的婚姻失敗,家會變成這樣,我也有錯………』

子嫻實在不能了解父母他們心中的想法,明明看來兩人心中對家都有愛卻形同陌路…。她今年已經高三,對於家……她真的渴望未來所上的大學離家越遠越好…………。

家是孩子人格養成的場所,我相信這種家庭也存在許多角落,這篇實例不知能給成年男女多少省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