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單親家庭的教育(六)─兩個實例

志偉的心願

志偉永遠記得當他第一次將領到的薪水一萬元交到母親手中,母親放聲大哭的情景。他知道母親的眼淚有著對自身的無限自責和對他的不捨和心疼。


『媽媽對不起你,是媽媽無能,讓你放棄省立高中,還不能讓你唸白天的學校卻又要你半公半讀…我……』
『媽,你不要難過,這是我自願的,妳養我和妹妹已經很辛苦,我現在是這個家的老大,我要挑起爸爸和哥哥的責任,等到我職校畢業我會找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那時你就不去再去工廠上班,哥哥也可以回來住,何況我可以在考二技……』

志偉母親聽了志偉的話,更加哭的傷心。要不是他無乏忍受丈夫外遇和婆媳問題選擇離婚,怎麼會讓她孩子分開兩地,又怎會讓一個才16歲的孩子早早承受生活的壓力,放棄正常的教育管道,這些責任原是該由她和他爸爸付的呀!但是如今卻………

『孩子呀!都是我不好,都是你爸爸………』
『媽媽,我沒怨你們離婚,也不會恨爸爸和奶奶,哥哥他跟著爸爸很好,奶奶很疼他,就是爸爸再娶的女人也不敢欺侮他的。妳不要心疼我,這也是一種磨練呀……』

志偉拿著衛生紙幫媽媽差掉眼淚,摟著媽媽,長得比媽媽還高大的志偉相信他有能力保護母親的,就如媽媽小時候保護他們一樣。在他心中母親是這世上最好的媽媽,他相信他有能力代替父親的位子,幫母親撐\起一個屬於他們溫馨的家。

後記:雖然對志偉母親敘述婚姻破碎原因感到遺憾和婉惜,但對她失婚後的親子關係,孩子未遭到受傷後的負面反映,反而促成後孩子的正面成長,我實在替她感到驕傲和慶幸。誰說單親的孩子行為就會異常,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才是讓孩子不會走偏的最大力量。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秋慈的煩惱

秋慈結婚時已經40歲了,原本沒打算結婚的她,卻在父母雙亡後,突然升起結婚的念頭。也許是急就章的心態,她對大她11歲離過婚的男人,未深入了解即走入結婚禮堂。

沒想到這個她結婚是為了下半輩子有依靠的男人,卻是一個不負責任愛賭又愛亂搞女人的丈夫。想排除如浮萍那股無依和寂寞才想進入婚姻圍城的秋慈,沒想到這份求安定的代價,不但是失去放任的自由,還引來許多人生觀念無乏溝通的痛苦和束縛。

但個性不合還可調適,最令她不能忍受也是讓她下定決心毅然走離婚姻正是:這個自命風流的男人,無視於高齡產婦的她正以虛弱的身子為兒子 與死神在搏鬥,他卻為了牌桌上認識的女人兒子而忙碌。結婚兩年她終於簽字離婚戴著兒子搬回娘家附近租房子住,開始單親的生活。

生活是很現實的。秋慈婚前不懂的理財規劃,婚後丈夫對她又不負責任,再協議離婚時,在娘家兄弟的出面下雖然拿到一些瞻養費,但秋慈實在不會理財,她延續昔日家中開店的手法做生意,很快的將錢也陪光了。為了孩子,她開始東做西做,日子隨著她工作不穩定一天比一天難過,不安的情緒也隨著生活的不易油然而生。
或許是精神的壓力,不但影響著她的情緒失控,也常造成他生理上的病痛。幾乎三天兩頭的生病讓她的生活更是一團遭,時時頻臨崩潰的情緒也影響著她教育兒子的方法。

當她情緒好的時候她非常寵溺兒子,她不但給她最好的物質享受,也滿足他一些在旁人看來不合理的要求。但是當他受到生活壓力時,他卻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不滿10歲的兒子身上,最常用的就是『你再不乖,我就送你回爸爸那裡‧……』或是歇斯底里要去死,要自殺,讓孩子沒有媽媽………。

秋慈沒有想到她那不穩的情緒失控早已複製在兒子心中,直到有一次她未能順從孩子的要求,孩子竟然與她一樣情緒失控的大哭大叫且不斷的撞牆,她才知道事態嚴重,她沒想到自己一時失控的情緒卻影響兒子如此之深,她已經一無所有了,她不能再失去兒子,但每次看到孩子有如自己鏡子的行為,她實在感到害怕,她不知道,她該如何去導正,也不知是否還來得及………。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應該不能說單親是未來的常態,只是現代男女對婚姻的詮釋確實已顛覆了婚姻圓滿。雖然令人遺憾也無奈,但面對著因大人的我執而造成無辜孩子的傷害,至少我們要讓它減至最低。所以單親父或母加倍愛的付出,以及加強親子之間關係,是彌補孩子失去任何一方時將傷害減至最低的最好方法。

勇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千萬不要自怨自哀,將自己本身對婚姻或對方的不平發洩在孩子身上。既然選擇分離,就要有母代父職或父代母職雙重角色的認知。失去一方孩子心中已感到遺憾,如果擁有的一方,再不好好彌補(但也不要寵過頭)造成行為的偏差,那真的是比失去婚姻更不幸了。

親子關係是一項終身學習的志業。從你生下他/她們開始到他們也成為孩子的父母為止,這由起點到終點不斷循環輪迴就是傳承,傳承的相互學習也是生為人的每一份子無乏規避的責任和負擔。

志偉母親和秋慈都是不幸婚姻的女人,但兩者不同的生活態度也教養出不同觀念的孩子來。如果秋慈能夠及時悔悟從新振作,我相信贏回一個像志堅一樣的好孩子,雖要付出一點時間和代價,但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來,還是值得全力以赴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