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漢是單親家庭,父親外遇、好酒、好賭從不拿錢養家,有時父親賭輸回家還會借機打他母親岀氣。思漢母親是一位傳統女性,一直蘟忍著先生在外一切行為。那時婦女並沒有受到保護地位非常低落。婦女被先生欺負,婦女很多只能忍耐。在思漢十歲,妹妹七歲,弟弟五歲時。他父親因外遇與母親離婚,他母親才獲得解脫。
本來家一直都是她母親在養,離婚後,她母親更努力賺錢,那石正值成衣家工業起飛,斯和母親拿成衣場衣服回來做加工,讓三個孩子都受到很好的教育,思漢與弟弟留學美國,妹妹大學畢業後開了補習班,還好思和和第地都很爭氣為了體諒母親兩個都是公費留學。
思漢對婆非常學孝順,他認為婆婆一輩子非常辛苦養育他们三兄弟妹長大,日夜車著衣服,以致身體到老年很差常常生病。婚前思漢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她與自己一樣孝順媽媽。心枚還在台北上班時,沒感到有婆媳問題,對婆婆也很孝順。但是沒想到回新竹住進新房子,她才知道她有些生活習慣,沒瓣法適應婆婆的生活方式……婆婆因要養家,所以非常節儉,養成所有東西必須到真的不能用才丟。但心枚認為新房子,家具買新的,但是婆一定要保留舊的,思漢認為母親高興就好,用一些巧思美化就好……於是從婆媳之間生活習慣的差異成為彼此衝突開始……
心枚為不讓思漢為難,盡量是是順著婆婆。但是日子越久,彼此之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尤其第一個兒子出生,她要上班,孩子由婆婆照顧,衝突更增加,因婆婆帶孩子方式讓心枚無法認同。她希望孩子給娘家母親帶。婆婆一聽,非常生氣認為心枚看不起他,她先生念到博士不是就是他帶出來。過去怎麼帶孩子,現在她用相同方法,帶孫子有什麼不對。
正式衝突是在兒子八個月時,有一次婆婆將東西在嘴絞一絞,吐出在來給兒子吃,心枚剛好下班看到,大聲叫兒子吐出來,並且對婆婆大聲說:她怎麼可以這樣喂孩子吃東西……
婆婆被她突如其來吼叫嚇一跳說:『為什麼這樣不行,你先生小時候還不是我如此喂大』。
心枚氣將孩子抱進房間,婆婆坐在客廳飲泣,思漢下班回來,看到婆婆在哭,心枚與孩子在房間,問婆婆`,婆婆將原委說一遍,思漢安慰母親後,進入房間對心枚大聲說:『媽媽帶兒子方式,妳認為不對,也不能對她大叫,這是念過書的媳婦做的事嗎?』。
心枚以為思漢會來安慰她這段日子來他【忍讓】婆婆的委屈,沒想到思漢不但大聲對她吼叫還說:『妳媳婦本來就要去適應我家生活,難到叫我媽媽適應妳不成,就是因為妳處處體諒我媽,我對妳有些無理要求,從也不回絕,而妳………』心枚除了哭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抱著兒子,提著包包說:『我受不了,我要帶著兒子走……』思漢一聽更火說『要走一個人走,孩子留下……』。
心枚沒想到思漢不留她,也不安慰她,竟叫她一個人走,她哭的更傷心,整理衣服傷心離開。
離開家三個多月,小姑來找過她勸她回去,思漢也跟她對不起,但是她有點害怕與婆相處,非婆婆對她不好,是婆婆生活瑣事讓她無法接受……婆婆經過這次婆媳爭執,對思漢說:為了她們夫妻好,她回去老房子住,反正房子也空著。但思漢卻說:我寧與母親住,也不要母親孤單一個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單親家庭尤其是由母親辛苦養大的孩子,女人如果想避免挑起老少女人的戰爭所引起的婚姻危機,放掉我執,如思漢所說的『妳媳婦本來就要去適應我家生活,難到叫我媽媽適應妳不成』去做。你就是不同情一個曾被棄的女人對子女的付出,也要有同理心如果這件事角色對調發生在你自己的媽媽身上,我相信你對這種態度一定感到氣憤。嚴以對已、寬以待人,是女人身為女兒和媳婦最難拿捏的態度。
記得同時帶女兒和媳婦孩子的阿姨曾對我稱讚她媳婦的話她說:『你表妹呀!每天回來都會在她女兒身上找傷,她以為我會虐待孩子…不像我媳婦回到家第一句話都會說謝謝媽媽辛苦幫我帶孩子,你看她才是有智慧的女人不像你表妹不知感恩…我是她媽媽可以原諒,要是婆婆不是要起糾紛…我不是這樣養大他們嗎……?』
不知阿姨她老人家這些話,給心枚或同樣境遇的女人是否有所體悟呢?
PS:心枚婆婆口中咬碎食物來餵食嬰兒的情景是3.40年代媽媽們的方式(很少會熬煮食物),我們甚至下一代孩子的口中也曾接受過阿公阿嬤的口水,對現代人來說是很不衛生的事,但在上一輩是最寵溺的愛。當時我們都不會當面阻止,而是儘量親自餵時或熬煮食物準備,讓自己不在時能讓帶小孩的長輩方便餵食。
教養孩子本來就是要隨時代而改變,愛可不變,但方法可以調整,何況嬰兒食物以淋漓滿目的今天,溝通換一個方式說結果也會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