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的重要》第二春的故事【聯合報/逸竹(台北土城)】
朋友的母親過世後,她的父親返鄉娶了當年因戰亂而無緣結合的青梅竹馬女友。原本是美事一樁,但因舅家為她母親抱屈,以致朋友心中有了疙瘩,無法坦然面對父親的第二春。
某日藉著和朋友同遊的機會,我的母親對朋友提出她個人的見解。原來她也曾為她母親再嫁而耿耿於懷,但這一切早已煙消雲散了。她說,當年自己為此事感到自卑,總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來,心中不免怨懟。直到有一次她母親因病住院,繼父憂心如焚,終日於醫院守候。她和舅舅見繼父已疲累不堪,就請他先回去休息,他聽了勸回家去,誰知不一會兒,又回到醫院來,原來他只是回去盥洗一下,放心不下老伴,所以又回來了。
經過此事後,她才深刻體悟到錯怪了他們,除了被繼父真誠的愛意所感動外,也體認到「老伴」的重要。
母親又舉了她另一個朋友L姨的故事,L姨從小是個養女,養父母告訴她,日後結婚必須招贅才行,當她到了高中有了心儀的對象,她向男方說明此事後,沒想到男子就此失去了蹤影。L姨雖然難過失望,但也只能無奈地面對自己的宿命。
事隔數十年,L姨早已遺忘了當年的青澀初戀,然而緣分就是如此奧妙,就在一次參加旅行團出國時,在機場和初戀情人重逢,那時二人均已喪偶,L姨趕緊打電話告知兒子在機場的奇遇,沒想到兒子非常明理地告訴她,這是天意,表示父親要將她還給初戀情人了,也給予她祝福。
旅遊歸來,L姨和初戀情人感情加溫,雙方子女也都為自己的父或母能再找到第二春,感到欣慰。
最後母親勸朋友要感謝她父親的老伴,畢竟子女是無法取代「老伴」的地位,對於父親的第二春應給予祝福。
相信朋友已聽進母親苦口婆心的勸了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要感謝她父親的老伴,畢竟子女是無法取代「老伴」的地位】
當子女的如果自己未能在父母失去一方後晨昏定省,就讓另一方覓第二春吧!尤其是母親先走的夫妻。
因依賴慣女人伺候的男人,很難過沒有女人的生活,也牽涉到性的問題(不用搖頭和竊笑是事實。這也是蘇媽媽母親往生後,照顧父親的體悟)。或許不是完全為了性生活,但也許是一種屬於男性在女人懷中所帶來的安全感吧!老人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不是當子女表面的口頭的關心和探望所能滿足的。女人較容易滿足,是因道德規範和生理需求不同,屬於女人的母性和韌性較容易調適自己。這也許是守寡多鰥夫少的原因吧!。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老人問題,加上少子化,我們這一代雖已有了覺悟,但人越接近老年對親情的渴望也越迫切,忙碌的孩子應付競爭的世界已力拙,哪有餘力將年老父母照顧無微不至呢?
所以蘇媽媽說前因再談重點:如果你/妳有心卻無力奉養雙親,在父母任何一方失去想找老伴時,子女要雙手贊成(除了萬貫家財外這原因不用我說明),你/你們真的要感謝對方,幫你/妳分擔非常、非常不容易承擔的重任(孝道)
雖百善以孝為先,只是人性逐漸沉淪的21世紀,昔日的孝道標準,恐有待商榷。不是蘇媽悲觀,生於傳統和現代夾縫中的我們這一代,養兒防老的觀念你我都要努力調整,以免因屬於老年人的【固執已見】,而落的淒涼下場。
在母親節說這話,有點煞風景,但我只是希望天下的父母們,在想享受由商人挑起的母親節做秀活動中不忘警惕反思,才能在婚姻和親子關係中減少困境,當個真正幸福的母親。當然除了牽緊老伴的手外,還要不忘提早生涯規劃。
其實孩子們!母親的心是很容易滿足的,你/妳的平安順利長大才是母親最大的安慰和快樂
最後祝福所有天下母親和所有年老朋友們!也祝福年輕的朋友,希望你/妳們不要忘記對父母感恩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