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此篇拿到最後來談,正因為美滿幸福的婚姻是影響孩子未來的主要因素。父母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未來孩子的翻版,所以說孩子的教育怎可不慎和用心呢?
從吳怡教授的書中摘錄一段文章與大家分享:
有兩婦人在鬥嘴:「我才不願跟你鬥嘴,你這種無知無識的女人,你懂得世界有多大,你只配洗尿布」一位時髦的較年輕婦人憤憤的說。
「我無知無識,你又懂多少,你以為大學畢業很了不起啦,老實說我的大兒子都已經當大學教授,你還到我頭上來撒野」一個年長的舊式老婦人反駁道。
「那你兒子當教授,那你自己還不是替人當老媽子。」
「好吧,那你有學問,有地位,為什麼不生一個教授,偏偏生一大堆太保太妹,我雖無知無識,但我兒子孝順我,不像你,你兒子都飛了,跑了。」
這個對話告訴我們,孩子教育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育程度無關,而是與其人格和持家的精神〈環境背景〉有關。這也是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孩子的原因。
母親-影響世界的催生力量,父親-轉動和轉變世界的執行者。
有句台灣俗語:【樹頭種的正,不怕樹尾作風颱】。將你我的生命本質植得堅固或鬆散的養分,最初的庇蔭者和供給的地方,不是你我的家,推動你我搖籃和托蓋著屋頂的那兩雙手嗎?
當然,我不否認大環境給人的影響,但你更不要忽視家庭教育給她/他紮根的作用。我們常在孩子出事時,怪社會風氣太壞,怪壞朋友帶壞自己乖孩子,怪學校老師沒好好教導,怪……卻不回頭反省自己到底為孩子付出多少?關心多少?了解多少?
陪孩子成長本來就是一件很辛苦很艱鉅的工程,稍微不慎,你花加倍時間還能導正,是你幸運。如淹沒在紅塵逆流中,那就是你一輩子痛苦的惡夢了。
孩子人格養成需要時間與訓練,父母就是她們最好的導師。但也因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所以也造成一些信【書或專家】父母的困擾,大嘆生之容易,養育難。
尤其人性不斷被扭曲孩子又生得少的時代,養育的壓力更造成知識份子的不婚不生的因果循環。
但針對這些怕負責任的男女,我還是要以Sydney J.Harris的【太空船的教育觀點】來告訴你們〈當然也包括已婚或即將踏入婚姻城堡的男女們〉:【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太空船,在銀河系只算一小微粒。但此微粒卻載了數十億旅客且已存在200多萬年,除非太陽消失,繼續【生生不息的繁植】存在幾百萬年將沒問題。SJ.H認為將地球和宇宙的關係一種以大觀小,以小觀大互為因果的思維〈現地球村的生命共同體觀念〉灌輸在孩子幼年,使其長大後在態度和行為方面,也許更能像同舟共濟的船員一樣,善待別人。】
他這觀點,也應是一種大愛精神吧!也正是我們現代為人父母者,急需努力學習和傳承的。
不錯!現代父母確實難為,但是你/妳不覺得,隨著孩子的成長在那甘苦之外,你會發現孩子不但是維繫你們夫妻關係的鎖練,更是老天爺賜給妳比名利還要重要的資產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