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給年輕人的第三篇叮嚀:與年輕孩子們談談職場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中,從被管到管人,在人際關係上還算及格,這要歸功於學業中斷那兩年的基層工作生涯。

我唸書過程不是平順到底的。上初中時,適逢家變,有公費的師範沒考上,身為老大幫助家計是理所當然的義務,所以我第一次的工作經驗是初中畢業16歲之時。

50年代,沒有人事背景找事很難,何況我是鄉下孩子。雖然一些已無升學的小學同學都有了工作也願意幫我忙,但是也許就是那多出的三年學歷讓自己很難像他們一樣甘於又髒又辛苦加上錢又少的工作陣容。

虛榮的心讓自己從食(罐頭工廠)、衣(織布工廠)、住(燈具工廠)和行(車掌)倫轉一圈,還真應了俚語所說【換24頭家還能趕得上尾牙吃自己】。最後能讓自己接受也造就自己再重拾書本的職場是透過表舅介紹,在一間小學的校長室裡,當校長助理(說助理是好聽,應該是工友吧!可能母親怕我又突然不幹了,因為校長正是母親和表舅的老師。)的工作。

因為虛榮心和自以為是的心理,總覺得自己在學歷比自己低的女工(包括主管)面前高人一等的心理,不但人際關係差更造成工作效率低落(不願教你),最後維持傲氣的結果就是自己先走路。但蘇媽媽像井底之蛙的傲氣再進入比自己高一等的環境時就被打垮了。

被打回原形一無事處貧乏的自己,才看清在工廠的那段日子,自己是多麼愚昧無知。但傲氣消失換上的自卑,卻也因知不足才激起自己上進之心,重拾被拋棄兩年的課本,經過校長的幫忙說服了母親,才讓我能重回學生生活,結束人生第一段的求職生涯。

聽過稻穗理論嗎?那就是越【飽滿】的稻穗越往下垂【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是做人的明訓,但卻知易行難。人要從【無傲骨有傲氣】中逐漸銳變成【有傲骨無傲氣】其中的境遇,就是來自世俗許許多多像你所說的人不斷的磨難所形成(人生來無貴賤雖人人皆懂,但階級之心卻難消除,這是人的惡性之一)。

不知天高地厚青少年求職時期,雖是不停的換工作來為不安分的內心找藉口,但反過來說,對其一生也非全無用處。這提早與【人和社會】接觸的機會,讓我學習到能【以平等之心去善待每一個人】,該是這兩年工作經驗的最大的收穫。而這收穫也確實讓我往後的人生受益無窮。

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所以也造就了現代年輕人非常自私的自我觀念,但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絕不可能離群而居,不可能單打獨鬥靠個人的努力就能成功,因此人際關係的好壞也必然深深地影響人的一生,年輕人呀!所以你/妳要堅持的是永不被世俗腐蝕的心,而不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