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0日 星期六

散文的世界

散文應是白話文的優美化。
辭典的解釋所謂散文是無韻不用對偶的文章。
〈一〉須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須講求文法。
〈四〉不做無病之呻吟。
〈五〉務去濫讕調套語。
〈六〉不用典。
〈七〉不用對仗。
〈八〉不避俗字俗語。
以上是胡適先生新文學運動八大主張自從他提倡白話文後對華文世界貢獻很大
他這八大主張也可以說寫岀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散文)的寶典
所以想寫好一篇優質散文胡適這8點主張必須牢記在心

令人懷念的台糖小火車
台糖小火車又重現江湖,但已不是用來供廣大種植甘蔗的農地運輸,而是將它編入交通歷史博物館供人觀賞。
這昔日被稱為輕便車的小火車,不但是當時蔗農運甘蔗也是運人的最重要工具,也是這蔗農們互通訊息、相互關懷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喔!那隨時招手隨時讓你搭乘,就是你是外地來的陌生人, 他們也會很親切問候你,和善地對待你的態度有如你將尋訪他們的親戚友人。

在升上5年級的暑假即將結束前,父母親帶著我及大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坐火車至北港還願和半周環島旅行。在旅途的第三天,北港還完願後,母親決定順道到虎尾【認親】,認回一個四處流浪最後結婚生子生根於他鄉的外甥我的表哥。

尋人,10幾年未見,母親憑著只是一封已發黃的地址,所以鐵路公路頻頻轉車顛波到達虎尾已經吹煙四起了。
原本屬於孩子旅行的快樂 皆被暈車所帶來的痛苦抵銷光了。看到比自己學校附近熱鬧不了多少的南方小鎮,失望加上又餓又累我再也不肯走。無奈,市郊沒人力車(當時沒計程車只有三輪人力車),母親也後悔。正處疑無路之時,一輛牛車拉過來,詢問之下,好心的老伯告知 地址的地方可能是台糖宿舍,最後還好心送我們做上小火車,再由車上熱心乘客的引導找到表哥的家。

距第一次乘坐小火車至今已過了40幾年,講究經濟作物的價值,製糖業的沒落,五分車也走入歷史成為博物館的典藏,

而當時親自護送我們到表哥家的那些人,樸實勳黑的臉上憨厚笑容中露出滿口閃閃發光金牙的那些好心人,也成了自己難以忘懷的記憶。

如今從新找回小火車舊日情懷之際,是否也要將丟失已久,人與人之間的【信和愛】重新找回來呢?

沒有留言: